1 國防部發言人未明確否認何衛東被調查報導
國防部發言人「不知道」何衛東被查報導
3月27日
中共國防部發言人吳謙在例行記者會上被問及西方媒體聲稱何衛東被調查的報導。吳謙回答說:「沒有這方面的消息,不瞭解這方面的情況。」
另外,《朝日新聞》向吳謙詢問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原主任苗華案的進展情況。吳謙回答說:「我沒有需要發佈的信息」。
上述對話內容未列入國防部記者會實錄中。
***
《金融時報》2024年11月26日報導,中共國防部長董軍涉嫌接受調查。11月28日,當被問及是否屬實時,吳謙表示,媒體報導「純屬捏造,造謠者居心叵測」。他還說,中方對這種污衊行徑表示「強烈不滿」。
更多解放軍清洗謠言
3月25日
目前居住在美國的前中國公民記者趙蘭建在X平台上發文稱,據報有6名官員正在接受調查:
- 西部戰區司令部司令王海江。
- 中央軍委訓練管理部部長王鵬。
- 東部戰區海軍司令王仲才。
- 第73集團軍司令丁來富。
- 中紀委副書記、國家監察委副主任肖培。
- 中紀委駐中國證監會紀檢組組長王會民。(反腐機關曾於3月21日宣布王會民被調查)。
軍方人事變動
3月26日
全國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三十四次主席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撤銷唐勇、黨彥寶、李民吉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資格的決定,該決定將提交全國政協十四屆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追認。
公開資料顯示,全國政協特別邀請人士、中將唐勇此前擔任中央軍委紀委副書記。
我們的分析
1.中共國防部發言人吳謙沒有立即否認有關中央軍委副主席何衛東是否被調查的問題,這留下了何衛東目前政治形勢不利的可能性。
我們認為吳謙對何衛東的回應可能有三種情況:
- 吳謙確實完全不知道何衛東被調查,也不知道何衛東的政治處境,因此作出了相對謹慎、不置可否的回應。
- 吳謙可能私下聽過何衛東被調查的傳言,但沒有通過正式渠道得到官方證實。為了避免意外觸碰政治紅線,吳謙的回應相當不置可否和模稜兩可。
- 中共當局已經向官員通報何衛東被調查,但尚未決定公開披露。如果是這樣,那麼吳謙的回應就是國防部為了迴避媒體的詢問而事先準備的。
無論如何,吳謙沒有象在2024年11月回應董軍案那樣明確否定何衛東被調查的傳言,說明不能完全排除何衛東被調查的可能性。
2.我們無法獨立證實何衛東是否如西方媒體傳聞和報導的那樣被調查,也無法獨立證實趙蘭建所說的多名高級將領陷入困境。公開的資訊也幾乎無法提供線索來證明調查的說法。然而,唐勇中將被免職表明,2023年年中前國防部長李尚福被免職之後掀起的大規模反腐行動仍在進行中。
對於習近平領導層目前對軍方的「整頓」,我們有以下點看法:
1)如果有關何衛東和多名高級軍官被調查的傳聞和報導是準確的,那麼他們被盯上很可能與前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主任苗華被調查有關。何衛東和苗華都在第31集團軍服役了30多年,在此期間很可能有過一些交集。何衛東擔任主管政治事務的中央軍委副主席也是苗華在中央軍委的直接上司。
我們相信,隨著苗華作出更多的「供詞」,以及中共當局擴大調查範圍,可能會有更多的軍方將領被捲入苗華案。然而,並非所有被調查的官員都一定會被清除。
2)何衛東和一些被傳調查的官員,在兩會結束後就沒有公開露面。不過,何衛東的簡歷仍在中共國防部官網上,官方媒體上提到何衛東和其他官員的報導也沒有被刪除。這表明謠言可能不準確,或者中央尚未完成調查並正式對各個案件進行定性,因此官方並未對他們採取任何行動。
但如果上述官員長期不在公眾視線中,他們被調查的可能性就會增加。
3)無論近期有關清洗軍方將領的傳聞是否屬實,「反習勢力」很可能會盡量散播這些傳聞,以抹黑習近平,強化對其不利的說法(如習近平已「失勢」、「失去對軍方的控制」、「軍權旁落」等)。
4)在中共二十大結束後不久,習近平就曾示意,他的「自我革命」運動將是一次「延安式」的整黨運動,以清除黨內殘餘派系對手、不忠分子以及其他反對他統治的人。中共軍隊在2023年年中展開的大規模反腐工作與習近平所暗示的「延安式」整頓一脈相承。如果軍方反腐是「延安式」整風運動的一部分,那麼這就表明習近平掌控了軍方的調查,而不是像一些海外華人評論員和媒體所猜測的那樣,是因為習近平「失勢」或「大權旁落」。
習近平「整頓」軍隊有三個主要原因:
- 习近平需要让「党的枪杆子」不断效忠于他。因此,他自然要在軍隊中培養新生力量,撤換可能勢力過大、有不忠之嫌的舊派系。
- 習近平需要消除軍隊中的貪污腐敗,並使其現代化,以確保軍隊能隨時投入戰鬥,達到要求。鑒於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且國際社會對中共的威脅日益警惕,這一點對中國尤為重要。
- 習近平需要進一步鞏固他對軍隊的控制,為在中共二十一大上取得第4個任期鋪平道路。
2 上海經濟表現惡化對中國其他地區而言是個壞徵兆
上海外來常住人口跌破1000萬
3月25日
上海市統計局發布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公報顯示,2024年上海市常住人口為2480.26萬人(增長率為負1.53‰),比2023年減少7.2萬人。同時,上海的外來常住人口較上年減少24.79萬人,為983.49萬人,這是中國有記錄以來上海外來常住人口首次跌破1000萬。
上海的外來人口在2020年達到1,048萬人的峰值,但在疫情期間逐年逐漸下降(2021年為1,032萬人,2022年為1,006萬人,2023年為1,007萬人)。外來人口包括在上海居住的工人、白領專業人士和外籍人士。
上海實質消費大幅下降
3月18日
上海市統計局公佈,2025年1-2月上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2777.4億元,同比下降1.0%。與官方公佈的2024年同期數字(3123.49億元)相比,2025年1-2月上海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11.1%。
相比之下,2025年1-2月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4.0%,達到8.37萬億元。
***
2024年全年上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3.1%,達到1.79萬億元。同時,2024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3.5%,達到48.79萬億元。
上海通縮壓力大
3月10日
上海市統計局公佈,2025年2月份上海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下降0.7%,環比下降0.3%。
相比之下,2025年2月全國CPI同比下降0.7%,環比下降0.2%。
3月11日
上海市統計局公佈,2025年2月上海市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0.3%,上月為下降2.8%。工業生產者採購價格(PPIRM)同比下降0.3%,較上月下降0.8%有所改善。
相比之下,2025年2月全國PPI同比下降2.2%,而上月為下降2.3%。全國PPIRM同比下降2.3%,與1月份持平。
背景
貝萊德放棄上海辦公大樓
彭博社2月12日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報導,貝萊德旗下一個基金部門選擇不如期支付9月底到期的渣打牽頭的銀團貸款,因而將上海濱江廣場的兩座辦公樓放棄給渣打。貝萊德基金在2018年買入這些物業,貸款約7.8億元人民幣。
3月28日,多家新聞媒體報導,貝萊德將以9億元出售其在上海的最後一項主要資產——普陀區中港匯大廈。貝萊德的要價比2017年收購該房產的價格低了34%。
北京推出消費「專項行動方案」
3月16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列出了8個重點領域的30項重點工作。
我們的分析
作為中國最重要的經濟和金融中心,上海的經濟趨勢往往被視為全國經濟的晴雨表。因此,該市的最新經濟數據對中國經濟而言是一個令人擔憂的跡象。
1.上海的消費通常領先中國其他城市。2024年,僅7個城市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1萬億元,包括上海(1.79萬億元)、重慶(1.57萬億元)、北京(1.4萬億元)、廣州(1.11萬億元)、深圳(1.06萬億元)、成都(1.03萬億元)和蘇州(1萬億元)。如果上海——這個消費支出顯著強勁於其他城市的城市——在2025年1-2月期間的消費大幅下降(實質降幅為11.1%),那麼中國其他地區的消費支出可能會更差。
由於2025年1月至2月期間正值傳統消費高峰期的黃曆新年假期,上海令人不安的消費數據就顯得更加糟糕。上海和中國其他地區在今年餘下時間的消費支出可能會嚴重萎縮。然而,國家統計局可能會「美化」數字,以掩蓋下降,並努力產生正增長數字。
與此同時,上海CPI和PPI的下降反映了持續的通縮壓力、疲弱的消費需求以及企業間價格競爭的加劇。
2.上海經濟放緩可能與營商環境惡化和常住人口減少有關。自從上海被實施非常嚴格的「清零」封鎖政策以來,隨著中共當局加強國家安全管制,上海的營商環境明顯惡化,外資企業和外籍人士紛紛撤離。
外資撤離上海導致產業工人和白領僱員的職位流失。產業工人可能會離開上海尋找新的機會,而白領職位流失則導致高端消費需求減弱、寫字樓租金價格下降、寫字樓空置率上升。據大陸媒體報導,2024年上海辦公室空置率在25%至35%之間,創下歷史新高。貝萊德最近放棄在上海的資產,反映出企業撤資或倒閉的影響,也使商業房地產市場前景更加黯淡。
上海的外商直接投資數據也肯定了外資撤離上海的趨勢。根據上海統計局的資料:
- 2024年,新增外商投資企業5,956家,同比下降1%。實際利用外資176.73億美元,同比下降26.6%。
- 2025年1月,新增外商投資企業495家,同比下降9.8%。實際利用外資20.27億美元,同比下降10.3%。
3.上海是領先的金融中心,地方政府的財政自給率最高。上海在消費方面的困境對其他地區來說是一個壞兆頭,也可能是中央政府推出刺激消費的「專項行動方案」的驅動因素之一。
我們認為,政治因素最終將使北京的經濟救市努力落空。習近平對鞏固權力的重視很可能會使黨對經濟的控制更加強力。這將惡化營商環境,並使中國在錯誤的經濟政策道路上越走越遠。與此同時,北京加大政治灌輸和清洗的力度,將加深官員的恐懼氛圍,使他們不敢主動提出創造性的解決方案來挽救經濟,以免因犯錯和不堅持「習核心」而受到懲罰。
與此同時,中共將國家安全放在首位,並以霸權為中心的地緣政治議程,有可能加劇該政權與美國及國際社會的緊張關係。共產主義中國與美國及其他國家的關係惡化,將進一步惡化國內及國外的營商環境,對中國經濟復甦構成更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