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向大型國有銀行注資其他跡象暗示風險上升
中國大型國有銀行獲得注資
3月30日
中國四大國有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宣佈向特定對象募集資金合計5200億元人民幣(約716億美元)。
根據這些銀行公告,中國財政部將是四家銀行增資的主要投資者,共注資5000億元(中國銀行1650億元;建設銀行1050億元;交通銀行1124.2億元;郵儲銀行1175.8億元)。財政部於3月31日表示,將發行5000億元的特別國債,以資助這項措施。此外,三大國有企業中國移動、中國船舶、中國煙草及其子公司中國雙維投資公司合計向交通銀行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注資200億元。
交通銀行在公告中表示,此輪注資後,財政部將成為其控股股東。
北京此前宣佈,作為一輪經濟支持措施的一部分,將於2024年9月通過發行特別國債補充六大國有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2025年3月,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披露,計劃發行5000億元特別國債來補充大型國有銀行的資本。
***
一級資本
一級資本代表銀行的核心資本,其充足率反映銀行抵禦金融風險的能力。根據中國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中國商業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必須維持在5%以上,而大型國有銀行則必須達到8.5%的最低要求。
目前,四大國有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均超過要求:
- 中國銀行為12.2%
- 中國建設銀行為14.48%
- 交通銀行為10.24%
-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為9.56%
中共當局先前的注資行動
北京此前曾對四大國有銀行進行過兩次注資:
- 亞洲金融危機之後,中國銀行業的資本充足率只有3.7%,官方壞賬率為25%。1998年,財政部發行2700億元特別國債,成立四家資產管理公司,負責吸收四大國有銀行1.4萬億元的不良資產。
- 2003年至2007年間,中共當局通過財政部動用外匯儲備,為四大國有銀行上市做準備。當局通過中央匯金向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行分別注資150億美元、190億美元、225億美元、225億美元。這些注資促進了不良資產的處置,並為戰略投資者的參與鋪平了道路,最終四家銀行在上海和香港交易所成功上市。
招商銀行2024年數據
3月26日
招商銀行發布2024年年報。報告中一些值得關注的數據包括:
- 營業收入:3374.88億元,同比下降0.48%。
- 淨利潤:1483.91億元,同比增長1.22%
- 淨利息收入:2112.77億元,同比下降1.58%。
- 淨息差:由2023年的2.11%下降至2024年的1.97%。
- 零售銀行業務的稅前利潤:906.44億元(佔該行稅前利潤總額的50.74%,同比下降5.83%),同比下降9.28%。
- 零售銀行業務收入:1968.35億元(佔該行總收入的58.32%,較去年同期增長1.01%),同比增長1.29%。
- 員工總人數:11.7萬人,同比增長0.58%。
- 員工支出:680.9億元,同比下降3.21%。
***
招商銀行被公認為中國服務質量最好的商業銀行,連續多年被評為中國最佳零售銀行。2024年5月,招商銀行榮獲《亞洲銀行家》雜誌頒發的亞太區最佳財富管理銀行、中國最佳股份制零售銀行、中國最受推薦零售銀行(BQS消費者調查)等獎項。
北京放寬消費貸款
3月14日
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發佈通知,推出支持居民消費的金融措施。措施包括:
- 加大對居民消費金融供給。
- 在消費貸款額度、期限等方面給予支持。
- 開展個人消費貸款紓困,開展續貸服務。
- 要求金融機構積極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消費貸款財政貼息等工作。
3月21日
國家金融監管局向金融監管機構和金融機構發出《關於發展消費金融助力提振消費的通知》。
通知的重點包括:
- 設定較高的個人消費貸款額度。
- 個人消費貸款自主支付的金額上限可階段性從30萬元提高至50萬元
- 個人互聯網消費貸款金額上限可階段性從20萬元提高至30萬元。
- 延長貸款期限。
- 個人消費貸款最長貸款期限可由5年延長至7年。
- 簡化貸款用途審核。
- 消費促進措施。
- 協助地方政府組織促消費活動、發放消費補貼、提供增值服務。
- 助力穩樓市、穩股市,提升居民財產性收入。
- 扶持新市民、高校畢業生、農民等群體。
- 推廣普惠保險與綜合貸款。
- 完善貸款人盡職免責機制。
- 細化免責標準,合理容忍不良貸款
- 優化還款方式。
- 為面臨經濟困難的借款人調整還款時間表和還款頻率。
- 強化貸款展期機制。
- 符合條件的借款人可申請提前續貸,並加強風險分類和管理。
- 防範風險。
- 審慎授信,避免過度授信、多頭授信、欺詐騙貸。
3月30日
大陸媒體報導,多家銀行收到總行通知,自2025年4月起,信用消費貸款年化利率可能上調不低於3%。
大陸媒體隨後援引融360數位科技研究院的數據稱,2025年2月,全國主要銀行網上消費貸款平均最低利率為2.91%,環比下降7個基點,同比下降28個基點。
大陸媒體還說,目前大多數銀行提供的消費貸款利率都在3%以下,有些低至2.5%。相比之下,首套房按揭貸款的平均利率約為3.3%,而二套房按揭貸款的平均利率普遍在3.8%以上。
背景
美國總統川普在4月2日宣佈全面加徵關稅,其中包括對中國進口產品額外徵收34%的關稅,自4月9日起生效。這使得美國對中國的總關稅率達到54%。
我們的分析
中共當局向四家大型國有銀行注資,以及支持消費開支的最新措施,似乎旨在減輕因房地產危機持續、經濟惡化、美國新關稅影響等問題導致的信貸收縮所帶來的金融風險。然而,中共當局的措施可能會在無意間使金融風險惡化,而非降低風險。
1.財政部向四家主要國有銀行注資,旨在應對銀行業內的具體挑戰。然而,此舉也可能增加某些風險,概述如下。
1)在4月2日美國新一輪加征關稅後,中國央行可能會進一步降準和降息以刺激經濟。由於國有銀行處理的貸款佔總貸款的60%以上,中共當局的注資旨在擴大其貸款能力。
根據央行的數據,中國的貨幣乘數在2025年2月達到10.95。因此,中共當局為四大國有銀行增加5200億元的核心資本,可以釋放約5.7萬億元的新增信貸資產,擴大金融體系的貸款潛力。
2)中共當局計劃在2025年發行近12萬億元的新國債,以支持經濟增長。根據中國國際金融公司的估計,這可能導致銀行業出現5000億元至2萬億元的資金缺口。此外,根據信達證券的估計,僅4月份中國的政府債券淨發行量就可能達到創記錄的1萬億元。如此大規模的債務發行預計將消耗資本市場和銀行體系的流動性,可能導致中共當局提前對四大國有銀行進行注資。
然而,中共當局對國有銀行的注資引起了所謂「循環注資」的擔憂。舉例來說,財政部發行5000億元的特別國債,以資助資本重整計畫,而這些國有銀行將是特別國債的主要購買者。而且,這些國有銀行的最大股東本身就是國有金融實體。例如,中國銀行的第一大股東中央匯金投資就是國務院直屬的國有獨資企業。
3)財政部決定向四大國有銀行注資,顯示中國銀行體系內的風險正在增加。中共當局大規模的債務發行使M2貨幣供應量膨脹,增加了經濟體系中的流動性,同時也使銀行業承受壓力,因為快速的信貸增長會侵蝕資產質量。為了對抗這種情況,當局正將資金注入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以提高其資本充足率,並確保銀行維持足夠的緩衝來吸收虧損和降低系統風險。因此,在經濟壓力日增的情況下,資本重整是穩定金融體系的預防措施。
與此同時,在經濟放緩和貨幣寬鬆的情況下,銀行盈利的壓力也在增加。舉例來說,中國銀行業的淨息差在2024年最後一季跌至1.52%的歷史低點。即使是被公認為零售銀行業領導者的招商銀行,其利潤也錄得近10%的同比降幅,淨息差更是跌破2%大關。2024年中國銀行業的普遍下滑凸顯了銀行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貸款利率下降、融資成本上升、房地產行業疲弱,所有這些因素都削弱了傳統的以利息為基礎的收入模式。
2.北京近期放寬消費貸款政策的目的似乎是為了促進信貸擴張。然而,此舉的長期金融風險(不良貸款激增)可能大於任何短期收益(消費者信心的暫時恢復)。
1)中國的金融體系正在努力應對日益深化的信貸緊縮和房地產的影響,從政府大規模發債,以及銀行對違約借款人史無前例的寬鬆態度可見一斑。中國央行的數據顯示,2025年2月政府債券融資飆升至1.7萬億元,佔當月社會融資增量的76.2%。對公共債務的嚴重依賴凸顯了私營部門信貸的急劇收縮,其主要原因是房地產泡沫的破裂。
房地產市場泡沫破裂引發了廣泛的貸款違約,加劇了金融緊張。中國指數研究院法拍數據庫監測突顯了其嚴重性。在2025年1月至2月期間,全國法拍市場掛拍各類法拍房源數量累計17.2萬套,比2024年同期的16.5萬套增加了4.5%。然而,只有2.82萬套拍賣成交,成交率僅為 13.7%,平均折扣為 74.95%,反映出買家極不願意購買以及估值低迷。
面對大量不良貸款,中國銀行選擇不取消違約房產的贖回權,這是前所未有的轉變。取而代之的是,銀行採取積極措施,包括協商降低利率、提供利息豁免、延長還款時間表,以及協助失業借款人找到工作,以維持部分按揭還款。這顯示房地產危機的嚴重性,以及銀行業在經濟復甦不振的情況下,為穩定資產負債表所做的艱苦努力。
2)中國放寬消費貸款政策意味著一場刺激消費的高風險賭博。但這些政策也有擴大金融不穩定性和誤導信貸流向的風險。中共當局的策略重點在於提高貸款額度、延長還款期、取消貸款審批人的終身責任制,以及允許對不良貸款有更大的容忍度。然而,這種政策轉變會激勵銀行員工更積極地發放貸款,增加金融系統風險。
中共當局放寬消費貸款 ,將激勵借款人利用這些資金,包括將資金非法轉移至房地產、資本市場和理財產品。目前的房屋抵押貸款利率(首套房平均抵押貸款利率徘徊在 3.3%,二套房利率則超過 3.8%)提供了有利可圖的套利機會,讓借款人能以較便宜的消費貸款取代成本較高的抵押貸款。放寬問責措施可能會讓銀行更有膽量,它們可能會悄悄助長這種趨勢,對不合规的貸款行為視若無睹,以避免房貸違約激增。中共當局很可能意識到套利風險,因此規定自 2025 年 4 月起,信用消費貸款的年化利率可提高不低於 3%。
與此同時,中共當局的寬鬆政策,尤其是對不良貸款的容忍度,可能會將更多的低成本資金流入與政治有聯繫的精英和企業大亨手中,同時也有可能流入詐騙集團手中。這些動態可能會造成資金空轉或壞帳激增,破壞更廣泛的金融體系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