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於中共政權的政治現實,對「習李分裂」的猜測要抱有極大的懷疑態度。
今年5月下旬,關於習近平和李克強出現分裂的猜測開始在觀察中國人士圈內流傳。觀察人士指出,李克強推行的所謂的「地攤經濟」,在一些地區,特別是北京,遭遇反擊。他們還爭論,李克強有關中國有6億人月收入1000元的言論,與習近平2020年消除貧困、建成「小康社會」的說法相衝突。
隨著觀察人士「發現」越來越多的李克強被「邊緣化」的實例,這一說法廣為流傳。7月,習近平主持召開企業家座談會;觀察人士說,儘管經濟工作屬於總理的工作職責,但李克強卻被「排擠在外」,是習近平將其邊緣化。在7月31日的一個儀式上,當中共副總理劉鶴介紹習近平時,與會者為習近平鼓掌,但在介紹李克強時卻停了下來;觀察人士說,習近平「明顯」是要「羞辱」李克強。8月18日至8月20日,習近平和李克強分別視察洪水災區,但官媒並沒有像對習近平那樣突出報道李克強的視察情況;觀察人士說,媒體處理方式的不同進一步證實了兩人之間的分裂,而港媒則猜測以李克強為代表的「黨內勢力」,在今年的北戴河會議期間,曾試圖逼習近平下台。
人們普遍認為習近平和李克強之間出現分裂,其中有兩種說法盛行。第一種說法認為,習近平是毛澤東式的、「不可一世」的黨魁;自2018年3月中共取消國家主席和副主席的任期限制後,這種說法就成為主流。第二種也是較新的說法認為,中共黨內很多人反對習近平,言下之意反習勢力正在上升。不過,這兩種說法都過於簡單化了中共精英政治和政權內派系鬥爭的複雜性。其結果是對中共國家主席和總理之間關係變化的錯誤描述,以及對中共政權不穩的廣泛誤讀。
我們的分析
1.出於中共政權的政治現實,對「習李分裂」的猜測要抱有極大的懷疑態度。
我們之前解釋過為什麼李克強不太可能挑戰習近平。簡單回顧一下,李克強的「平民 」背景,他想要領導或動員一個「反習聯盟」,這是幾乎不可能的。與太子黨習近平不同,李克強不屬於「紅二代」。另外,習、李是對抗江澤民派系的政治盟友,江派雖已被大大地削弱,但仍是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因此兩人仍有聯盟的必要。此外,作為一名資歷豐富的中共官員,李克強清楚中共精英政治的險惡和無情,與習近平的反對勢力站在一起,將令自己面臨巨大的政治風險。
可以肯定的是,習近平和李克強在政策上有分歧。由於強人政治壓力對心理造成的影響,習近平可能變得越來越偏執,越來越不信任盟友。不過,目前的公開信息並不能說明他們的政治聯盟已出現裂痕。
因為「習李分裂」說法有利於習近平的派系對手,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們是這些傳言的幕後推手,為了在派系鬥爭中取得優勢,力圖離間習李政治聯盟。持續不斷的「習李分裂」傳聞,確實是中共高層內鬥激烈的表現,只不過不是許多人所猜測的習李鬥爭。
2.所謂「習李分裂」的各種零星「證據」,要麼是我們上面提到的關於中共精英政治的兩種盛行說法所導致的誤讀,要麼是肯定了我們對2017年中共十九大以來中共精英政治的分析。
6月,當外界紛紛猜測習李「內鬥」時,我們解釋了為什麼習李在「地攤經濟」問題上出現「分歧」。重述一下,李克強提出的「地攤經濟」是中央政府脫貧和拯救經濟的舉措,但遭到了地方政府的「質疑」,他們需要根據當地情況進行調整。比如,北京和一線城市詬病「地攤經濟」並不奇怪,因為這會影響商業經營環境和高檔小區形象(衛生問題、噪音污染等)。然而,那些不太熟悉中國長期以來中央、地方在政策執行的矛盾、專注於尋找反習勢力的人,會更傾向於把地方政府對李克強的反擊解讀(或誤讀)為「習李分裂」。
將劉鶴在儀式上介紹李克強時「沒有掌聲」視為習近平「不高興」的表現,也是誤讀。從劉鶴介紹官員來看,他似乎想要在念完習近平的名字後停頓一下,但在念完在場的其他政治局常委後卻沒有停頓。事實上,出席儀式的人鼓掌是因為李克強站了起來,而不是因為他的名字被念出來。當劉鶴繼續念下去時,大家很快停止了鼓掌,說明李克強心不在焉,忘記了規程(與「總書記加強版」模式有關,見下段),而其他人對李站起來不知如何反應。如果像某些人所說的習近平打算「羞辱」 李克強,那麼李起身時根本不會有掌聲。
最後,李克強「缺席」一些有關經濟的活動(如會見企業高管),以及媒體沒有報導他的一些活動(如視察洪水災情),這在中共十九大以及2018年「兩會」後政治遊戲規則已發生變化的情況下,一點都不奇怪。由於實行「總書記加強版」,「集體領導」模式被邊緣化,黨媒、官媒不再把習近平僅僅作為政治局常委「集體領導中的第一人」來呈現。在「總書記加強版」模式中,為了使習近平的地位更加突出,自然會出現習近平處理一些原本屬於李克強的重要經濟工作;讓習近平更加突出不等於羞辱李克強。因此,李克強似乎已經從部分經濟職責中退了出來,而大陸宣傳機構則明顯給予習近平比其他政治局常委更多、更突出的報道,以強調他的權威。同時,李克強等政治局常委仍出現在新華社「要聞」中,但不會出現在頭條中。也就是說,自中共十九大以來,與其他政治局常委(習近平除外)相比,沒有大陸媒體減少對李報導的跡象。當然,宣傳機構對李「減少」報道,特別是對習李二人近期視察災區的報導,在那些尋找 「習李分裂」證據的人看來,會認為是進一步證實了兩人之間正在出現分裂。
3.中共宣傳機構在8月18日至8月20日期間,非常簡短地報道了習近平視察洪災,總體上對洪災的報道不多。同時,李克強視察災區沒有被大陸媒體報道,而僅僅出現在國務院網站上。正如我們前面所闡述的,報道上的差異與其說是習李分裂的表現,不如說是中共十九大後「總書記加強版」模式的反映。然而,總體來說,中共高官視察災區的報道普遍缺乏,表明北京並不希望引起人們對危機及其應對措施的過多關注。
北京不想突出其救災工作及洪澇災害,很可能因為它無力投入大量資源。在8月26日的國務院會議上,李克強表示,將從中央和地方政府預算中撥出1000億元用於災後恢復重建。然而,1000億元只是中共水利部副部長葉建春8月13日報告估算1789.6億元洪災直接損失的56%。同時,國務院8月13日宣佈,已向27個洪澇災害嚴重的省份共派出7.9萬名軍隊、民兵和搶險人員,即平均每個省份不到3000名救援人員。但這7月至8月的7.9萬人救災工作,中共至少要花費5億元人民幣(假設一名救援人員的費用是每天100元,並且不算部署物資、車輛等後勤費用)。
從中共公佈的數據和減少對水災的報道,我們可以推斷,中共很可能因無力投入資源救災而不想引起關注。這也說明中國經濟狀況非常糟糕(中共數據顯示,1月至7月中國財政赤字同比增長52%,達到1.9萬億元)。國內問題的加劇將導致習近平的政治問題,當黨內派系鬥爭達到沸點時,政治黑天鵝即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