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習近平失勢」的傳言為何會在這個時候愈演愈烈,有很多解釋。我們認為,「習近平失勢」傳言持續不衰至少有兩個可能且相互重疊的原因
2024年7月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結束後不久,一些海外華人觀察家開始發現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失勢」的「跡象」。12月,《解放軍報》刊文讚揚「集體領導」,觀察家認為這直接挑戰了習近平的獨裁統治,傳聞和猜測開始升溫。
今年,觀察人士稱,在官方媒體和文件中減少提及習近平,而且在5月20日至6月3日的14天內,習近平沒有公開露面,這些都證明習近平的權力正在減弱,或已被邊緣化、即將被取代。
然而,對於習近平政治命運的猜測,大多數都是依賴於毫無根據的傳聞或對背景的明顯無知。在某些情況下,對所謂的 「跡象 」稍加觀察,就會發現它們是完全正常的現象。在其他情況下,被視為不尋常的發展則有更簡單、更令人信服的解釋。本文將探討那些相信「習近平失勢」敘事的人所提出的一些經常重複、但缺乏推測性的論點和證據。
關於「習近平失勢」的傳言為何會在這個時候愈演愈烈,有很多解釋。對習近平的政策(例如三年來嚴厲的「清零」管控)的日益反感、中共日益強化的專制控制以及黨內派系鬥爭,都可能導致人們對中國精英政治的黑箱效應做出常常帶有一廂情願的解讀。然而,如果不加批判地接受這些解讀,就有可能嚴重誤解共產中國的實際情況——在最壞的情況下,這可能會通過抹黑海外華人異議人士群體和誤導不明真相的觀察者,使中共的宣傳敘事受益。
維護「集體領導」?
海外中文評論員經常引用《解放軍報》一篇讚揚「集體領導」的文章,作為習近平「失勢 」的跡象。2024年12月9日,《解放軍報》印刷版第八版確實刊登了一篇河南省漯河軍分區的評論文章,題為《帶頭堅持集體領導》。這篇稿件是各軍事單位和武警部隊以「自覺做堅持民主集中制的表率」為題的四篇評論文章之一。
民主集中制不是民主,也不是對專制的制衡,而是一種強調黨的統一集中領導的列寧主義組織制度,也是中共用來遏制內部腐敗的工具。2023年解放軍嚴重貪腐問題被披露後,習近平領導層開始要求軍隊各級黨委「堅持民主集中制」。2024年6月27日,《解放軍報》報導,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編製了《民主集中制讀本》並向全軍下發。
鑑於習近平領導層大力推動「民主集中制」,2024 年 12 月《解放軍報》刊載的四篇「堅持民主集中制」評論文章,與其說是對習近平權威的挑戰,不如說是軍隊對習近平的服從。此外,《解放軍報》第八版的評論欄目是專為基層軍事單位而設的,投稿的單位只是報導習近平領導層「堅持民主集中制」運動的心得。
由於《解放軍報》關於「堅持集體領導」的評論是習近平領導層發起的政治運動的一部分,因此從這篇稿件中應該得出的結論是:習近平的權威完全沒有受到削弱或挑戰。
官方媒體和文件減少提及習近平?
海外華人評論員觀察到,官方媒體和文件似乎較少提及習近平,這顯示習近平的權力正在減弱。特別是,有評論員請大家注意6月11日的國務院宣誓儀式,官員在儀式上宣誓效忠國家憲法。評論員認為,與往年不同,中共國家總理李強在儀式上的講話中沒有提及習近平的「兩個確立」和「兩個維護」等政治理論。
然而,李強要求官員們要「鑄牢忠誠,學深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李強還要求官員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紮實工作、奮發進取」。所有這些言論都維護了習近平在中共「定於一尊」的地位,也是李強要求中共官員忠於習近平的明確呼籲。
檢視習近平上台以來政治理論和口號被提及的背景,我們發現,這些內容的減少並不代表他的權力被削弱。習近平在2016年高度集權後,其領導層推出了多項政治理論和口號,其核心是宣揚習近平是黨的「核心」,並強調其「權威」。即使在官方媒體和文件中提及其中一些政治理論和口號,也足以凸顯習近平在政權中的至高地位。例如,在中共二十大上修訂的黨章中沒有包括「兩個確立」,但增加了與「習近平」有關的政治理論,如「兩個維護」、「四個意識」和「四個自信」。按照海外華人觀察家認為習近平「失勢」的標準,「兩個確立」未被納入,應被視為習近平失勢的表現。但習近平的權力可以說在2022年的第二十次黨代會上達到了頂峰,當時他第三次連任黨魁,並在其領導層中安置了政治盟友和親信。
習近平領導層在中共二十大之後,確實開始調整引用習近平政治理論和口號的方式。官方文件和媒體不再只是羅列,而是提出了新的公式化措辭,要求堅持習近平的政策和重要會議精神。例如,二十屆三中全會的公報將習近平領導層的鞏固和黨控制力的加強框定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最近的另一個提法是「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由於監督這些會議和政策的人是習近平,而他的政策又是以他的政治理論為基礎的,因此即使沒有具體提到習近平一貫的口號和理論,這些公式化的語句也間接地維護了習近平作為黨的「核心」的地位。
習近平領導層調整在官方媒體和文件中提及習近平政治理論和口號,有幾個實際原因。其一,習近平鞏固權力的主要理由是改善治理。習近平現在已經牢牢掌握了大權,要求官員遵循他在重要會議上做出的決策和部署,而不是反覆警告只要維護他的領導就行,這樣做更合理。官方文件和媒體似乎「減少 」提及習近平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中國近年來表現不佳,習近平希望官員和公眾更多地關注他針對當前危機的「解決方案」,而不是他的個人崇拜。最後,習近平領導層可能正在有意調整其宣傳訊息,以宣揚習近平的個人崇拜,同時使其更容易接受和更有效地進行灌輸。
習近平為何長時間「消失」
當習近平在5月底至6月初的14天內從公眾視線中消失時,海外中國評論員紛紛興奮地猜測習近平真的「失勢」了。然而,習近平自上任以來至少有三次連續多日沒有公開露面,包括2018年8月的19天。與此同時,中共在習近來「消失」期間繼續維護他的權威,特別是5月26日第20次中紀委常委擴大集體學習會的主題是「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官方媒體和文件也不斷提及習近平和他的政策。中紀委是中共的反腐敗機構。
在習近平「消失 」期間和「復出 」之後的外交行程也沒有任何異常,顯示他的權力依然穩固。據官媒報導,在習近平從公眾視線中「失蹤」期間,他與法國(5月21日)、德國(5月23日)和韓國(6月4日)領導人通過電話。之後,習近平於 6 月 4 日在北京與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會面,6 月中旬前往哈薩克斯坦出席第二次中國——中亞峰會,並於 6 月 20 日在北京會見了紐西蘭總理盧克森(Christopher Luxon)。
我們認為,習近平近期沒有公開露面有更多可信的原因。首先,習近平可能正在與他的貿易談判人員醞釀如何在90天的關稅休戰期間與美國打交道,並進行貿易談判。無獨有偶,2018 年 8 月,習近平 19 天沒有公開「露面 」,也是在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加劇的前後期。其次,習近平和他的官員們可能是閉門不出,以應對急速惡化的政權危機,包括一系列經濟和社會問題。值得注意的是,自從習近平公開「露面 」以來,中共中央思想刊物《求是》發表了一篇以習近平為署名的文章,題為「中長期規劃」;新華社研究院發表了一篇1.8萬字的報告,題為習近平的「中國特色金融發展道路」,這些內容或凸顯習近平在中共政策指導中的領導地位,以及他對政權未來規劃的深度參與。第三,習近平可能生病請假休養,因此沒有公開露面。
提防「習近平失勢」的說法
有關中共精英政治和派系鬥爭的傳言早已在海外中文圈流傳。然而,大多數傳言都是曇花一現,很快就會被新的傳言取代。習近平「失勢」的說法如此持久是不尋常的,這表明有更大的事情正在發生。
我們認為,「習近平失勢」傳言持續不衰至少有兩個可能且相互重疊的原因。首先,由於習近平在海外華人中極不受歡迎,宣揚他下台的說法會自然而然地獲得支持。隨著時間的推移,一種自我肯定和自我延續的敘述——即使是基於對中共精英政治和派系動向的錯誤理解和假設——就會形成。其次,中國內外的「反習 」勢力可能參與延長習近平「失勢 」敘事的時間,使其超出此類謠言的通常壽命。這包括讓「黨內人士 」和其他「消息人士 」定期「洩露 」信息或發表評論以「驗證 」該敘述,影響海外知名媒體或評論員以保持該敘事的生命力,以及滲透海外信息傳播渠道(媒體、自媒體人士、智庫等)。
「習近平失勢」敘事的持續發展有幾個負面影響。
首先,僅對習近平的關注增加,有可能淡化中共的整體威脅,這是我們在分析一家著名智庫發布的「反習不反中共 」策略時所警告的。
其次,企業、投資者和政府若認為習近平即將下台,「改革者」可能會接班,就會降低對中共威脅的警覺性,相應地增加政治風險。那些認為習近平即將下台的政府,也可能最終在如何對待中國的問題上做出錯誤的決策,從而帶來可怕的後果。
第三,如果國際社會相信,在「攻台鷹派 」習近平似乎要下台的情況下,中共不會使用軍事力量來實現「統一」,那麼國際社會對台灣的警惕性可能會降低。自中共建政以來,中共從未放棄過要奪取台灣的意圖。只要中共執政,習近平之後的黨內領導人就會繼續堅持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台灣的「統一」,必要時還會使用武力。
最後,習近平領導層可能會加強對中國大陸和香港的監控和審查,試圖消除關於領導人的負面傳言,並可能會更嚴厲地打擊與宣揚習近平「失勢」說法的媒體和評論員有聯繫的中國異見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