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在 facebook
分享在 twitter
分享在 telegram
分享在 whatsapp
分享在 linkedin
分享在 print
分享在 email

中美暫停加關稅對北京幫助有限

◎中共在90天關稅暫停期間很難接受美國的要求並達成更長期協議,因爲其受制於中國經濟現實、對意識形態正統性的堅持以及對政權穩定的優先關切。


5月12日,美國和中國共同宣佈達成貿易協議。在瑞士日內瓦週末談判後達成的協議中,雙方同意暫停各自加徵的關稅90天,並建立經濟和貿易關係磋商機制。在90天內,美國將把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從145%下調至30%,中國將把反關稅從125%下調至10%。

北京還同意撤銷自 4 月 2 日(「解放日」)以來對美國實施的非關稅反制措施。與此同時,美國總統川普於 5 月 12 日簽署行政命令,將針對低價值包裹的「小額豁免」關稅從 120% 降低至 54%,此舉給 Shein 和 Temu 等中國大型電子商務公司帶來了一些喘息機會。

關稅停火為中國贏得了喘息的空間,但中國與美國的貿易問題遠未解決。中共對安全、控制和意識形態的關注也使中美長期貿易協議的前景黯淡。

誰是贏家?

大多數主流媒體、評論員和學者都將 5 月 12 日的中美貿易協議描述為川普總統的「失敗」和中共領導人習近平的「勝利」。但仔細分析後,這種說法就站不住腳了。

首先,在「解放日」之後,美國的關稅仍然比 90 天暫停期間的中國關稅高出三倍。在 5 月 10 日至 11 日的雙邊貿易談判之前,中國要求取消美國對中國進口產品的所有關稅。此外,美國提高關稅的威脅並未結束;川普在白宮對記者表示,如果暫停期間未能達成長期協議,對中國產品的關稅將「大幅提高」,但不會達到 145%。

在考慮到4月2日前的關稅後,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率目前估計約為50%。如果美國長期維持約50%的關稅制度,或在貿易談判破裂後提高關稅,中國出口企業將面臨巨大壓力。中國出口企業利潤率僅為平均5%至10%,已陷入困境,其生存高度依賴平均8%至10%的出口退稅。面對美國高關稅,這些企業不得不選擇承擔日益增加的損失並放棄美國市場;或耗盡資源,寄希望於兩國能通過談判達成解決方案。無論採取哪種方式,即使中美貿易緊張局勢暫時緩和,北京都可能面臨大量企業倒閉的局面。

與此同時,川普繼續實施關稅將促使美國進口商和製造商減少對中國的過度依賴。關稅帶來的不確定性和潛在成本上漲,促使企業重新評估戰略和運營。許多美國公司可能會將供應鏈遷出中國大陸,或者在可能的情況下從國內供應商處採購。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轉移將刺激美國製造業的需求,擴大美國國內產能,並為美國帶來長期經濟利益,而中國製造業和經濟將遭受難以逆轉的打擊。

最後,其他希望減輕美國關稅影響的國家可能會主動滿足華盛頓的貿易要求,並在90天關稅暫停期間急於達成新的貿易協議。此類協議可能包括限制中國商品通過第三國轉運以及限制投資,這很可能重塑全球貿易格局,對美國有利,對中國不利。

能否達成更長期的協議?

中共在90天關稅暫停期間很難接受美國的要求並達成更長期協議,因爲其受制於中國經濟現實、對意識形態正統性的堅持以及對政權穩定的優先關切。

在表面上,中國可以通過將 2.6 萬億美元的年進口市場的一部分轉向美國商品(2024 年對美國實現 5200 億美元的出口和 1600 億美元的進口)從而縮小 2900 億美元的對美貿易順差。北京將總進口額的 10%(2600 億美元)分配給美國,就可以縮小雙邊貿易逆差,給川普總統一個減輕對中國關稅壓力的理由。

然而,全球貿易和地緣政治的複雜性,使中國難以簡單地增加美國商品的進口。將 2600 億美元的進口轉向美國,意味著中國必須削減對俄羅斯和沙特阿拉伯等關鍵夥伴的採購,從而擾亂精心協調的政治、經濟和軍事關係。這種轉變具有深遠的影響,實際上難以實現。

與此同時,中國國內需求疲軟,北京難以僅僅通過增加從美國進口來解決問題。即使北京能夠刺激2萬億元人民幣的新國內消費,中國企業之間的激烈競爭也可能主導這一市場,留給美國企業獲得顯著份額的機會寥寥無幾。

北京幾乎不可能滿足美國要求中國減少出口依賴的訴求。中共在後毛澤東時代合法性建立在經濟表現基礎上,而中國經濟表現又高度依賴出口和「世界工廠」地位。轉向減少出口需要結構性改革,而結構性改革對經濟表現的影響將危及中共的政治基礎。

最後,如果中共滿足川普「開放」中國的訴求,中共政權將面臨生存問題。川普稱這是雙方討論的「最大問題」。例如,全面市場自由化可能會引發國內產業衝突,加劇經濟不穩定。

國有企業自由化也會危及黨的控制權。2023年,國有企業資產總額達445萬億元,非金融國有企業資產總額爲379萬億元,行政資產總額爲64萬億元,合計900萬億元。這些實體對中共對社會資源的控制至關重要,並確保了9000萬財政供養人員的忠誠度。

北京向華盛頓做出經濟讓步的能力,很可能受到其爲確保政權穩定而能做出何種妥協的限制。如果中共無法做出實質性妥協,那麼中美貿易衝突的永久性解決將難以實現。

 

更多客戶見證請看這裡

英文版

「『透視中國』的洞察力之廣博——從經濟到軍事再到治理,所有這些都以對當權者的卓越的報導為基礎——令人印象深刻。在我五十多年的深入閱讀中國的經驗中,無論是非機密還是機密的情報,『透視中國』都是獨一無二的。」

James Newman
美國前海軍密碼專家

「從『透視中國』的報告中經常可以看到獨特的見解。」

白邦瑞, 《百年馬拉松》作者
美國傳統基金會中國戰略高級研究員

「感謝貴團隊的信息和分析。 非常有用。」

Ravni Thakur, 印度德里大學東亞學系教授

「『透視中國』的研究幫助我投資或退出中國的公司。」

Charles Nelson, Managing Director, Murdock Capital Partners

「我重視『透視中國』,因爲它的文章(尤其是涉及中共的歷史、當前的局勢和派系政治)總是很精彩。它的分析簡潔、精闢,沒有那些主導華盛頓特區和美國公司董事會中國政策討論的陳詞濫調。它清楚地界定了中共對美國和平與繁榮以及全球穩定的威脅,也代表了對我們這個時代的歷史的重大貢獻。我很感激『透視中國』,願它蒸蒸日上!」

Lee Smith,作家兼記者

「貴團隊的見解極大地幫助我們完成對重大問題的定期深入分析。」

Ms. Nicoleta Buracinschi, 羅馬尼亞駐華大使館

「作為會員,我對於您們的服務及所有增進我們理解的深層信息,我感到非常幸運、非常滿意。透視中國極大地幫助我拓寬了有關中國的視野。」

James Newman,美國前海軍密碼專家

「明教授提供的中美貿易戰信息,對於台灣科技產業來說非常有價值。 我們公司基本上按照明教授的預測佈局,擴大了公司規模,豐富了產品線。這讓我們能夠在2019年承接來自中國的大訂單。」

邱先生,台灣瑞昱半導體研發中心(Realtek R&D center)

透視中國對中共的研究,每一個細節都十分深入,非常有參考價值,有助於外國研究人員理解中共以及中國真實國情。」

Baterdene,蒙古國家安全研究所研究員

「[透視中國]對中國內部了解透徹、局勢的分析較為深刻,對中國的資訊有與市面其他同等信息不一樣的地方。希望從透視中國獲取更多有價值的信息。」

香港財經日報 (BUSINESSTIMES.COM.HK )

「明居正老師和透視中國團隊的預測,對我們製訂新聞報道方針和預計中國和香港政府的下一步,具有好高的參考價值。」

陳妙玲,香港電台新聞部中國組副組長

透視中國總是發表有關中國精英政治有趣和刺激的分析。關注透視中國的分析,特別是派系鬥爭,是非常有價值的。」

Lee Jones,倫敦瑪麗皇后大學國際政治副教授

透視中國對我教授的美國外交政策課非常有用,因為透視中國的觀點與已廣泛接受的『美國應該跟中國合作』的論點不同,而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用思辨的方法去觀察當代重大問題。」

Roy Licklider,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兼職教授

「作為一名駐華記者,透視中國對我來說,是深入了解中共如何運作的一個非常可靠的信息來源,從中了解到很多中共派系鬥爭和習近平所面臨的挑戰。」

Sebastien Ricci,法新社駐中國和蒙古記者

透視中國對中美貿易戰和朝鮮的洞察力非常強。 他們的預測通常很準確,毫無疑問這是非常有幫助的。」

Sebastien Ricci,法新社駐中國和蒙古記者

「我發現對於中國的局勢發展,透視中國提供了具有更深度和更廣度的分析,而傳統媒體對於中國的政治、政策缺少這種精準、細緻的描述。」

John Lipsky,彼得 G·彼得森傑出學者,基辛格全球事務中心

透視中國的洞見分析有助於我在劍橋教學,及服務於英國公眾的政策分析。」

Kun-Chin Lin 博士,英國劍橋大學大學政治學講師,地緣政治學中心副主任

透視中國對中共的動態進行了深入而細緻的分析,是培養未來懂中共內鬥的漢學專家的絕佳教材。」

Stephen Nagy,日本國際基督教大學高級副教授

「我發現透視中國特別有助於指導學生了解中國政治的複雜性以及中共內鬥對美中關係未來的影響。」

Howard Sanborn, 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教授

透視中國是我最有用(和最有趣)的資源之一。」
James Newman,美國前海軍密碼專家
「明教授與他的團隊所做之局勢判斷都非常有遠見且方向也正確;在現今媒體參雜著許多真假難辨的新聞資料中,更是需要透視中國團隊以專業的角度來判斷這個詭譎多變的世界。」

劉正川, 嘉義大學榮譽教授

「非常的精闢,也非常的有見地,能夠洞悉事情發生的原因及預估未來發展的趨勢,尤其中美貿易大戰,台灣該應對的態度,有很好的見解。」

游朝堂,亞洲大學會計與資訊學系客座教授

「我贊同透視中國對中共惡意活動的分析,比如涉及到我們校園內的孔子學院。」

Robert Thurman,哥倫比亞大學宗教系, 印度藏傳佛教研究 Jey Tsong Khapa名譽教授

「從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開始,我不時閱讀透視中國的文章,更深入理解了中共政權的本質,正如透視中國所說。這有助我解讀中國精英政治的黑盒,並在香港網上電台節目中引用,獲益匪淺!」

陶君行,社會民主連線前主席、網台「香港花生 」創辦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