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衝突將會是一場持久戰,而非短暫的動盪。
中共近年來一直在與一個又一個的麻煩作鬥爭,包括經濟不振、人口危機、日益增加的地緣政治壓力,以及持續的貪腐問題。其中許多問題因一些發展而惡化,例如川普總統第一任期內開始的中美貿易戰、北京對房地產實施限制措施後的房地產泡沫破滅,以及三年 「清零 」期間實施的嚴苛防疫措施。
川普在4月最新的關稅行動有可能大大惡化中共的許多麻煩,使政權陷入生存危機。北京堅持在共產體系內尋求解決方案,這使其擺脫美國關稅和經濟困境的能力非常有限。中美貿易衝突持續的時間越長,共產主義中國的前景就越糟糕。
雙重關稅
4 月 2 日,川普總統宣佈自 4 月 5 日起,對所有美國進口產品全面徵收 10% 的「對等關稅」。川普政府從 4 月 9 日起對包括中國在內的 57 個國家徵收更高的關稅,但隨後在超過 75 個國家與美國進行談判後,暫時停止徵收關稅 90 天,同時維持 10% 的基準關稅。
到 4 月 7 日當週結束時,唯一受到美國提高關稅的國家是中國。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是,中國選擇對川普的行為實施報復性關稅和其他反制措施。經過簡短的反覆交涉後,中共將對美國進口產品徵收 125% 的關稅,加上非關稅措施,例如對某些重要稀土的出口限制,以及對好萊塢電影和旅遊建議等美國服務的限制。北京還表示,如果美國繼續 「實質損害 」中國的利益,北京將 「置之不理 」進一步升級與美國的關稅,但會 「堅決採取反制措施並堅持到底」。
與此同時,川普將美國對中國進口產品的關稅提高至 145%,並簽署行政命令,堵塞允許來自中國和香港的低價值包裹免稅進入美國的「小額豁免」貿易漏洞。在中共將關稅提高到 125% 之後,川普在真相社交平台上寫道:「我們的關稅政策做得非常好。對美國和世界來說,非常令人振奮!!!進展很快。」
經濟影響
川普對中國進口產品徵收關稅已經並預計將對中國經濟造成重大影響。4月7日,內地和香港的金融市場出現大幅下跌,在市場波動中,三家大型央企國企宣布了確保資本市場穩定運行的措施。《華盛頓郵報》報導,近7000億美元的中美貿易可能縮水至 「幾乎為零」。同時,高盛下調了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預計2025年和2026年分別增長4%和3.5%。相比之下,高盛早前的預測分別為 4.5% 和 4%。
高盛經濟學家還估計,中國可能有 1,000 萬至 2,000 萬名工人受到關稅影響,與美國及全球的貿易放緩,將對中國勞動力市場造成巨大壓力。檢視中國的社交媒體,勞工和企業的麻煩已初露端倪,工廠宣布「放假」,要求員工放無薪假。一些以出口為主的企業在社交媒體上表示,他們80%的美國訂單被取消,生產線停工,而中國製造商則表示,他們沒有收到通常在4月中旬下達的聖誕裝飾訂單。
只要美國的高關稅維持不變,就會加速供應鏈從中國大陸外移。隨著企業將生產基地遷移到東南亞、印度和墨西哥等美國關稅較低的國家,中國的製造業基地面臨被掏空的風險。
廣東和浙江等中國沿海省份將受到供應鏈轉移、企業倒閉和勞工問題的最嚴重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失業率上升和經濟放緩可能會激化公眾的不滿情緒。當人民開始質疑中共的政策與合法性時,社會問題可能迅速轉化為政治問題。不斷增加的社會經濟問題也可能為中共精英中的「反習」分子製造機會,讓他們對習近平領導層採取行動,削弱習近平。
地緣政治影響
美國對中國進口產品持續徵收高額關稅將加速中美脫鈎。與此同時,美國未來對中國鄰近國家加徵關稅,以及重新談判貿易協定,都可能有效封鎖中國製造商繞道出口美國並降低成本的途徑。
北京可能會嘗試加深與歐盟、東盟和金磚國家的關係,以尋找新市場並抵消因關閉美國市場而造成的損失。中共當局也可能更倚重其「一帶一路」倡議,以確保替代貿易路線。然而,北京在這些計畫上的成功與否,將取決於各國是否願意加強與中國的關係,因為國際間對中共可能入侵台灣的憂慮與日俱增,而且全球對中共威脅的意識也日益提高。
意識形態障礙
中美貿易衝突將會是一場持久戰,而非短暫的動盪。在美國方面,兩黨對於「中國問題」有強烈的共識,特別是需要糾正兩國之間長期的貿易失衡、解決中共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威脅,以及阻止對台灣的侵略。拜登政府沒有取消川普第一任期對中國的關稅,而川普第二任期的關稅也很可能被未來的政府所繼承。
北京有幾個不能退讓的理由。首先是中共需要保住「面子」,維持其「偉大、光榮、正確」的形象。習近平領導層已因近期施政失敗而出現「權威」受損,因此不能讓人看到它被川普的關稅嚇倒,以免失去更多合法性,並承受嚴重的政治後果。
中共也將與美國的貿易衝突視為對其政治體制的挑戰。鑑於這項挑戰的利害關係,北京別無選擇,只能還擊川普的貿易打擊,在貿易戰中盡可能與美國「對抗到底」。儘管如此,習近平領導層已釋放出緩和局勢的訊號,宣稱將無視進一步的關稅升級,並將美國的額外關稅斥為沒有經濟意義,是世界經濟史上的「笑話」。
最後,習近平領導層可能認為自己有足夠的工具和措施來長期承受美國的重磅關稅。然而,概算表明,中國不具備通過基礎設施投資推動經濟增長的財政能力。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也將加劇中國的金融風險。政府若持續努力支持受關稅打擊的經濟,將會對中國的財政造成嚴重壓力,並使政體更容易受到各種衝擊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