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23年中國展望》中,我們針對8個領域做出了36項預測。其中31項預測在一年內得到驗證,使我們的預測準確率達到86.1%。
儘管年初「清零」政策結束,中國經濟在2023年仍未能反彈,正如我們在年度展望中所預期的一樣。我們所做的其他人口與經濟相關預測也一一成真,包括中國房地產危機惡化、科技產業壓力增加、出口放緩以及人口萎縮。
與此同時,中國與美國及西方的關係持續惡化,尤其是美國及其盟友對中國公司實施更嚴格的限制及制裁,並加強在印度太平洋地區反制中國的力度。
1. 中共精英中的派系鬥爭將在更大程度上公開化。這包括各派系在海外發布關於政敵的醜聞和其他「爆炸性 」的負面信息,以及各派系暗中和公開地攻擊政敵的負面政治遺產。 已證實
- 7月:
前外交部長秦剛被免職。
7月起火箭軍腐敗案開始曝光,陸續有軍隊和軍工企業高級幹部被免職,有的已被罷免人大代表、撤銷政協委員資格。涉及人士包括中央軍委委員、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李尚福,兩任火箭軍司令員李玉超、周亞寧,四名身爲全國政協委員的軍工企業負責人,和其他七名解放軍全國人大代表。
習近平因秦剛案、李尚福案以及軍隊腐敗案受到海外輿論猛烈的批評。
- 10月:
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去世,成千上萬的人自發悼念李克強以及暗諷習近平搞政治倒退,並引發了習近平「暗殺」李克強的猜測。
旅居澳大利亞的中國異議人士、法學家袁紅冰2024年1月3日在台灣媒體《自由時報》發文章,透露以劉源爲首的一批主要的「紅二代」聯合反對習近平。隨後他補充說,該消息在2023年10月底就獲知。 - 12月:
《亞洲哨兵》(Asia Sentinel)報導,中共當局對中國火箭軍的調查已導致至少70人被捕。
《星島日報》稱,解放軍空軍醜聞涉及至少7名上將、至少30名少將及以上級別的高級將領,以及更多的師級幹部。
全國人大撤銷了9名軍方將領全國人大代表資格和相關職務。
全國政協撤銷3名軍工高管的政協委員資格。
袁紅冰在2024年3月12日採訪中透露,解放軍2023年的腐敗案件是涉及江綿恆和江派殘餘勢力的重大事件。習近平對是否利用這些案件在政治上徹底清算江澤民猶豫不決。
2. 北京新一輪的「整風」運動可能會針對政法系統、情報系統、金融系統、央企國企的官員。現任或退休的黨和國家領導人甚至可能被調查。 已證實
3. 在中共政權面臨越來越大的內部和外部壓力,人們迫切要求習近平下台時,習近平可能會做出令人震驚的顛覆性舉動。否則,習近平就可能被趕下台。
1.金融機構和投資者可能會押注中國經濟的復甦,預期隨著放鬆「清零」,一切會恢復正常。然而,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惡化,人民對中國的經濟前景失去信心,快速復甦的跡象很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已證實
- 1月:
渣打銀行董事長維納爾斯對CNBC表示,他認為2023年下半年中國經濟將會火爆。 - 2月:
《華爾街日報》報導,全球投資者正在將資金投入那些追蹤中國股票的基金,押注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重新開放將繼續推動市場走高。
***
中國官方2024年1月17日公佈2023年全年GDP增長率爲5.2%。
彭博新聞社在2024年1月18日的一篇文章中援引美國經濟研究公司「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董事賴特(Logan Wright)的話說,中國2023年的實際GDP增長率可能在1.5%左右。
透視中國根據中共當局核算實際GDP的方法,對2023年中國實際GDP的估算結果爲負4.7%。
2.中國人口危機將變得更加明顯。中共試圖利用專制手段來扭轉這種趨勢,不但為時已晚而且會導致更多的社會問題。 已證實
- 1月:
中國多地生育登記取消結婚限制。
山西澤州縣衛體局規定2023年1月30日之後出生的二(三)孩參加中考可以加分。
四川省衛健委發佈公告稱,為「促進長期和平衡的人口發展」,從2月15日起,已婚夫婦和任何想要後代的個人(不管是否結婚)都可以向政府登記,而且他們可以登記的孩子數量沒有上限。
- 5月:
據大陸媒體的不完全統計,截至2023年5月25日,對生育三孩提供補貼的一共有29個地區,給生育二孩提供補貼的有23個地區。而將一孩納入補貼範圍的,只有5個地區。湖北省武漢市東湖高新區的補貼最高,2023年1月1日後生育三孩及以上子女的家庭,每年每孩可享受育兒補貼1萬元,最長可享受至6週歲。 - 6月:
大陸多個地方政府在推動生育的文件中將15歲至49歲的婦女定義為「育齡婦女」。
***
2023年中國的出生人數從2022年的956萬人降至902萬人。
3.中國房地產危機進一步惡化,即使中共出台各種刺激政策也難以扭轉趨勢。隨著危機的加深,一些大型的房地產公司可能陷入技術性破產,並被中共當局接管或重組。 已證實
4.與2023年相比,中國的科技行業將面臨更大的生存壓力。大型互聯網公司和其他科技公司可能會繼續大幅裁員以維持運營。互聯網平台經濟榮景不再。 已證實
- 12月:
在2023年,阿里巴巴裁員約1.5萬人,佔其總員工人數的6%左右;騰訊裁員約1萬人,佔其總員工人數的5%;京東裁員約6,000至8,000人,佔其員工總數的10%左右;美團裁員約5,000至7,000人,佔員工總數的約10%。
與2019年末繁榮的互聯網平台經濟相比,2023年末中國主要大的互聯網平台公司騰訊控股市值(約爲2.85萬億人民幣)減少27%;阿里巴巴市值(約爲1.78萬億人民幣)減少56%;拼多多市值(約爲1,910億美元)增長324%;京東集團市值(約爲405億美元)減少30%。
5.中國的出口增長將繼續放緩。 已證實
6.雖然中央政府出台擴大內需的政策,然而地方政府卻難以落實中央政府的政策,中國的消費和需求仍將繼續萎縮。 已證實
- 3月:
國務院發布《關於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更好服務市場主體的實施意見》。該文件致力於改善國內營商環境,特別是支持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的發展,增強國內市場活力。
- 4月:
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該文件旨在通過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進一步提升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促進內需擴大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 5月:
國務院發布《關於進一步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指導意見》。這份文件著重於推進新型城鎮化,推動城鄉統籌發展,提升農村居民消費水平。 - 6月:
國務院發布《關於促進綠色智能家電消費的若干措施》。此文件通過鼓勵綠色智能家電的消費,推動內需擴大,並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
- 7月:
國務院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投資的意見》。這份文件著重於加大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資,尤其是涉及交通、能源、信息等關鍵領域,進一步推動國內投資的增長。 - 8月:
國務院發布《關於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指導意見》。此文件主要是通過增加財政支出、優化財政結構,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增強消費能力。
- 12月:
2023年全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僅上漲0.2%,其中有3個月爲負值,2個月持平。
2023年全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上年下降3.0%,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3.6%。全年30個主要行業中有20個行業的PPI出現萎縮,其中包括汽車製造業(下降1.2%)。
7.中共當局將推出更多的措施來開放中國的市場和經濟。但是,它可能無法扭轉資本和產業鏈外流的趨勢。 已證實
- 4月:
4月25日,國務院發布《關於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意見》。該文件提出了提出拓展外貿市場、擴大重點產進出口規模、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力度、加快對外貿易創新發展和優化外貿發展環境五方面政策措施。
- 8月:
8月13日:國務院發布《關於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的意見》。文件提出提高利用外資質量,保障外商投資企業國民待遇,加強外商投資保護,提高投資運營便利化水平,加大財稅支持力度,完善外商投資促進方式等方面共24條意見。 - 9月:
9月13日:根據美國經濟研究公司「榮鼎集團」的報告,美國和西方公司正在將投資從中國轉移到其他發展中市場,其中印度獲得了大部分轉移的外資,其次是墨西哥、越南和馬來西亞。
- 11月:
11月29日:路透社報導,沃爾瑪正在從印度進口更多的商品到美國,並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因為沃爾瑪正在尋求降低成本並使其供應鏈多樣化。 - 12月:
2023年,中國的企業及家庭與外國交易的資金凈流出687億美元,這是5年來的首次凈流出。直接投資凈流出1185億美元,是2016年起的7年來首次出現,達到有數據可查的2010年以後的最大值。
8.中共當局為了拯救製造業讓企業更容易從市場獲得融資(包括實行證券發行註冊制等),以增加民營企業家和外國投資者的信心。然而,中國股市依然會瀰漫悲觀的情緒。 已證實
9.地方政府的融資平台和國企將出現債務違約。 已證實
10.中小銀行的金融風險進一步增加,高風險中小銀行將會被合併、接管或申請破產。 已證實
11.中共的財政赤字將明顯超過官方預期。 已證實
- 12月:
全國財政赤字由3.88萬億元增加到4.88萬億元,財政赤字率由年初預算安排的3%左右提高到3.87%。
12.中共將針對高收入人士進行更嚴厲的查稅行動。 已證實
- 12月:
2023年,中國稅務部門針對重點行業和領域開展專項整治,查處一批偷逃稅大案要案,特別組織查處了一些演藝明星和網絡主播偷逃稅典型案件。全年共查處涉嫌違法納稅人13.5萬戶,追繳稅款1810億元。
1.中共將繼續盡量避免與鄰國、美國以及在台海發生嚴重軍事沖突,但是中共解放軍將繼續在邊境地區開展小規模但具有侵略性的軍事行動,包括各種恐嚇舉動、小規模衝突(特別是與印度)、對台灣展示武力,以及在中國南海和東海部署非軍事或準軍事部隊。 已證實
- 1月:
1月9日:中華民國國防部表示,在過去的24小時內,共發現57架中共飛機和4艘軍艦在台灣周圍活動,其中28架飛機飛入台灣防空區。 - 3月:
3月1日:中華民國國防部表示,中共向台灣派遣了25架戰機和3艘軍艦,其中19架飛機越入台灣防空辨識區,而軍艦則在台灣海峽活動。 - 4月:
4月8日-4月10日:為了回應蔡英文與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的會面,解放軍在台灣周圍進行了三天的實彈演習。與2022年8月當時的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訪台之後進行的演習相比,此次演習規模較小。
- 7月:
7月7日:菲律賓軍方稱,在南中國海爭議海域發現數量「令人震驚」的中國漁船,從2月份的十幾艘增加到6月份的47艘。
- 10月:
10月22日-24日:菲律賓指責中國海警船故意撞擊菲律賓例行對第二托馬斯淺灘守軍運送給養的船隻。 - 11月:
11月25日-28日:中國解放軍在中緬邊境中方一側組織實兵演習。 - 12月:
12月9日-10日:菲律賓指責中國用水炮襲擊多艘向第二托馬斯淺灘坐灘軍人運送給養的船隻。另有船隻遭到中方海警船的撞擊。
2.習近平將繼續提拔更多的少壯派將領,以替換江澤民統治時期晉升的高級官員。 已證實
- 12月:
中國解放軍海軍司令員董軍(62歲)晉升為國防部長。
中國解放軍南部戰區司令部政委王文全(61歲)和中國解放軍海軍司令員胡中明(59歲)雙雙晉升上將軍銜。
1.中共可能會將新冠病毒降級為「丙類」傳染病,以證明放開「清零」政策是合理的。然而,地方政府可能會掩蓋大規模感染或新傳染病的出現。 已證實
- 1月:
1月8日起:法律層面上,中共不再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採取甲類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
1月9日:《華盛頓郵報》引述衛星影像、發佈在社交媒體上的第一手影片,以及目擊者的描述,報導中國各地的殯儀館活動急劇增加。
- 6月:
6月9日:中國民政局公佈2022年第四季度的統計數據顯示,沒有殯葬數據。之後,民政局沒有再公佈該數據。
- 7月:
7月11日:河南省長垣縣民政局在其《2023上半年年中工作總結》中披露,2023年1月至6月共火化屍體1184具,比2022年同期火化屍體664具增加520具(增長78.3%)。廣東省惠東縣民政局在年中工作總結中稱,2023年1月至5月,該縣殯儀館共火化屍體4804具,與2022年同期(2245具)相比,激增114%。
7月13日:浙江省民政廳公佈數據顯示,浙江省第一季度共火化屍體17.1萬具,同比增長72.7%。 - 8月:
8月24日:美國福瑞德哈金森腫瘤研究中心(Fred Hutchinson Cancer Center)在《美國醫學會雜誌》網絡版(JAMA Network Open)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期間,在除西藏以外的中國大陸所有省份,因各種原因導致的30歲以上人群額外死亡人數多達187萬人。
- 11月:
中外媒體廣泛報導,自10月份以來,不明肺炎以及多種病毒席捲中國北方,令一些醫院不堪重負。
2.中共當局會繼續限制居民出境,以遏制外匯流失。不過,當局有可能會逐步放寬一線城市和其他門戶城市的出境限制,以表明中國仍然對世界開放,並沒有倒退搞「閉關鎖國」。
3.中共將在三四線城市進一步加強供銷社和國營食堂的建設,以緩解高通脹帶來的社會動盪。
4.中國各地可能會出現此起彼伏的各種訴求的抗議活動。抗議活動可能逐漸形成燎原的趨勢,中共的維穩會越來越力不從心。 已證實
- 1月:
1月2日至3日:河南省周口市鹿邑縣民眾打破中共禁令燃放煙花爆竹導致警民衝突,警車被掀翻。除鹿邑縣外,中國多地也爆發民衆不顧禁令公開走上街燃放煙花。有人稱事件為「煙花革命」。
1月8日:重慶中元匯吉生物技術公司,因大批訂單被取消而大規模裁員,最終引發2萬名工人的抗議遊行和流血衝突。
1月9日:數百名杭州奧泰生物的員工因工資和辭退問題聚集在工廠門外抗議,後來還演變爲示威遊行到地方政府大樓「討公道」。 - 2月:
中國多個省市試圖推行醫療保障改革,引起了抗議運動,抗議主體多為退休老年人,故又被媒體稱為「白髮運動」。
- 12月:
中國勞工通訊(China Labour Bulletin)數據顯示,2023年工人集體行動有1789起,比2022年增加了115%。
2023年,由於地方財政短缺,多地基層派出所被撤銷或合併。同時,多地清退編制外的輔警、城管。
1.香港的經濟將會出現衰退,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進一步下降。 已證實
- 12月:
香港全年貨物商品整體出口貨量及進口貨量同比分別下跌11.6%及9.2%。
恆生指數全年下跌15.4%,年終收市報17,354.14點。年中,恆生指數由1月27日的峰值22689點,至12月11日跌破16000關口,最低跌至15972點,而且當天成交萎縮到只有987億元。
2023年香港市場共有73家公司首發上市,同比下降19%;集資額462.95億港元,同比下降56%,募資規模創下十年新低。這73家上市新股中,有36家首日即破發,破發率達到51%。這導致香港證券交易所跌出了全球前5大IPO融資市場。
2023年,香港住宅樓宇買賣登記宗數為4.3萬宗,涉及的金額總值達3892.47億元,同比均下跌4.5%。成交量跌至自1996年有紀錄以來的28年歷史新低,成交金額也創2013年2989.42億元後的十年新低。
2.港元聯繫匯率面臨比2022年更大的壓力。 已證實
3.香港的移民潮可能比2022年更加惡化。
4.中共當局可能以國家安全爲由繼續壓制香港的言論自由。同時,由於派系鬥爭的因素,北京可能會在人權問題上做出意想不到的舉動。 已證實
- 2月:
2月13日:親北京的全國僑聯副主席盧文端在香港媒體發表文章,認爲《香港基本法》第23條不應該在這個立法年度開展立法,甚至不適合開展公眾諮詢。最終當年港府沒有就第23條立法。 - 3月:
3月26日:香港警方批准了自2020年國家安全法實施以來首次允許的小規模抗議活動,幾十名示威者被要求佩戴編號掛繩、不得戴口罩,且警方事先審查了所有標語和橫幅。
- 4月:
4月21日:九龍城裁判法院以破壞香港法輪功學員財產的兩項罪名,分別判處親中共的暴徒胡愛民和周永林15週和9週的監禁。 - 6月:
6月6日:5名香港民主派政黨社民連成員到香港中環匯豐銀行總部抗議匯豐銀行無說明原因而終止其3個組織與4個成員的帳戶服務,以致他們無法接收捐款。社民連認為「這是政治迫害」。
- 7月:
7月3日:香港警方國安處宣佈各懸紅100萬元通緝8名流亡海外的民主派人士。 - 8月:
8月10日:香港警方國安處以涉嫌違反《香港國安法》拘捕10名「612人道支援基金」的相關人士。
- 12月:
12月14日:香港警方國安處公佈新一份5人通緝名單,各懸紅港幣100萬元。
1.美台關係會進一步加強。然而,鑒于中美關係的狀況,關係的加強可能會有一些波動。 已證實
- 1月:
1月17日:美國與台灣結束了為期4天的貿易談判,並就貿易便利化、反貪腐、中小企業及法規實務等相關領域達成共識。
- 2月:
2月21日: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表示,台灣正加強與美國的軍事聯繫,並將與美國及其他友好國家更緊密合作,以對付「威權擴張主義」。
2月22日:由中華民國外交部長吳釗燮和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長顧立雄率領的台灣代表團在華盛頓與美國高級官員進行秘密會談。
2月23日:《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計劃在台灣部署100至200名軍人,比一年前的30人有所增加。知情人士也表示,美國密西根國民警衛隊正在訓練一支台灣軍隊。
- 4月:
4月5日: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和其他國會議員在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經由美國加州前往中美洲時與她會面。 - 5月:
5月18日:美國與台灣就「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的第一部分達成協議,涵蓋海關與邊境手續、法規實務及小型企業。
2.美國及其盟國的政客將會對台灣進行更多訪問。其中一些政客甚至會採取中共認爲具有挑釁性的行動,包括涉及「台獨」和保衛台灣不受中共侵略的議題。 已證實
- 1月:
1月9日:德國聯邦議會國防委員會主席齊默曼與自由民主黨副主席沃格爾率領的德國議會代表團抵達台灣。代表團在訪問期間會見台灣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院長蘇貞昌和立法院院長游錫堃。
1月15日:美國眾議員帝芬尼(Tom Tiffany)率領其他18名國會議員提出決議,呼籲美國結束「一中政策」,正式承認台灣的獨立地位,美國與台灣也該恢復正式外交關係。 - 2月:
2月19日:在為期五天的台灣之行中,以美國加州民主黨人卡納(Ro Khanna)為首的美國議員代表團會見了中華民國立法院院長。
- 8月:
8月30日:英國下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發表報告指出:「台灣已經是一個獨立國家,國名為中華民國。台灣擁有國家的所有資格,包括常住人口、界定的領土、政府,以及與其他國家建立關係的能力——它只是缺乏更多的國際承認。」
- 12月:
12月13日:歐洲議會通過「歐中關係」報告,首度強力反對中國持續扭曲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並剝奪台灣人持護照申請參觀聯合國或參與聯合國活動權利。
3.在台灣2024年總統大選之前,一些台灣政客可能會炒作解放軍入侵的可能性或發表挑釁性言論,從而加劇兩岸緊張局勢。但是,除非「台獨」議程有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否則中共當局很可能會以「雷聲大,雨點小」來回應。 已證實
- 1月:
1月18日:賴清德在宣誓就任民進黨黨主席致詞時提到,他會持續站穩4個堅持,也就是,「堅持自由民主的憲政體制、堅持中華民國主權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堅持主權不容侵犯併吞、堅持中華民國台灣的前途,必須要遵循全體台灣人民的意志」。賴清德重申,台灣已經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沒有另外再宣布台灣獨立的必要。賴清德認為,如果中國威脅台灣、甚至採取武力行動,其實不管和平或是民主,都會受到傷害。
- 4月:
4月12日:前國民黨立委、國民黨2024年總統選舉副總統候選人趙少康在其臉書上發表《2024就是戰爭與和平的選擇》文章批評賴清德稱2024是「民主與專制」的選擇是錯誤的。趙少康強調「2024就是戰爭與和平的選擇」。台灣媒體廣泛報導趙少康的言論。
- 8月:
8月15日:「彭博商業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播放與7月27日在總統府對賴清德的訪問。賴清德在專訪中重申,所謂的務實是台灣已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名稱是中華民國,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不必另外宣布獨立。
8月19日:解放軍東部戰區在賴清德過境美國返台後,在台灣周圍進行軍事演習。然而,這次演習的規模遠小於2023年4月和2022年8月底為抗議美台互動而舉行的演習。台灣國防大學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教授馬振坤告訴路透社:「解放軍找不到藉口大造文章。這些演習雷聲大,雨點小。」
- 10月:
10月22日: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批評民進黨不斷挑釁中國大陸不負責任。他還說,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支持台獨就是在引戰。
- 11月:
11月27日:賴清德競選總部主委姚立明在記者會上回應記者有關趙少康主打“戰爭與和平”的戰爭牌是否會在大選發酵的提問。姚立明回應說,每一次選舉趙少康都講台灣會戰爭,但是沒有一次應驗。
1.拜登政府繼續對中國採取「合作,競爭,對抗」的政策,并遵守中共的「紅線」。美國政府也可能針對習近平而不是中共政權提出更多的批評。
如果形勢發展對習近平和中共政權明顯不利,令其非常脆弱時,不排除拜登政府會對中國政策作出重大調整,包括「既反習又反中共」。 已證實
- 1月:
1月12日:美國國家安全理事會印太事務協調員坎貝爾(Kurt Campbell)在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一個論壇上表示,「也許2023年正是建立一些護欄的時候。」坎貝爾還說:「雖然我們相信美中關係的主要特徵將繼續是競爭,但我們希望這是富有成效的和平競爭。」
- 3月:
3月30日:在新美國安全中心主辦的一次活動上,美國國家安全理事會印太事務協調員坎貝爾(Kurt Campbell)說:「我們也意識到,在許多方面,我們為奠定關係和護欄基礎的努力尚未取得成功。我認為你們將在未來幾個月看到是否有可能在美國和中國之間重建有效的、可預測的、建設性的外交。」
- 4月:
4月18日:美國國務院負責中國和台灣事務的副助理國務卿沃特斯(Rick Waters)在美國眾議院聽證會上表示,華盛頓知道中國在「幾十個國家」的境內進行跨國執法。
沃特斯還說,美國正在通過公共外交和「私人外交渠道」,與那些在其國家有同樣問題的夥伴合作。沃特斯說:「我們一直在努力分享我們所知道的信息,並開發對中國影響力議程的這個獨特方面最有效的工具和應對方案。」 - 6月:
6月20日:美國總統拜登在談到中國的間諜氣球事件時稱習近平為「獨裁者」。
拜登說:「當我把那個能裝滿兩貨車間諜設備的氣球擊落時,習近平非常惱火,因為他不知道氣球在那裡。當獨裁者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時,那對他們來說是極大的尷尬。」
- 9月:
9月19日:美國總統拜登在第78屆聯合國大會上說:「我們尋求負責任地管理我們國家之間的競爭,使其不會陷入衝突。我曾說過,『我們致力於降低風險,而不是與中國脫鉤。』」
9月28日:美國國務院全球參與中心發表了一份81頁的報告,內容關於中國如何試圖重塑全球信息環境。
該報告稱,中國「在試圖影響國際信息環境的過程中,採用了各種欺騙和脅迫手段」,「如果不加以控制,中國的努力將重塑全球信息格局,造成偏見和差距,甚至可能導致各國做出將其經濟和安全利益置於北京利益之下的決策。」
- 10月:
10月24日: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在《外交事務》雜誌上發表題為《美國權力的來源》的文章中寫道:「我們經常被問及美國與中國競爭的最終狀態。我們期待,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仍會是世界舞台上的重要角色。我們尋求一個自由、開放、繁榮和安全的國際秩序,一個能夠保護美國及其盟友的利益並提供全球公共產品的國際秩序。但我們不期待出現像蘇聯解體時所導致的那種轉變性的最終狀態。」 - 11月:
11月15日: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和習近平在APEC會議期間於舊金山舉行了峰會。
拜登在與習近平會面後對記者說:「嗯,你看,他是一個獨裁者,從這個意義上說,他是一個管理著一個共產國家的人,而這個共產國家的政府形式與我們的完全不同。無論如何,我們取得了進展。」
2.美國將繼續與盟國和夥伴國合作,對中國公司實施更嚴格的限制和制裁,特別是在科技和國家安全領域。 已證實
- 3月:
3月8日:荷蘭宣佈計畫對半導體技術施加新的限制,此舉與美國限制中國取得先進技術的努力一致。
3月31日:日本表示將限制23種半導體製造設備的出口,此舉使其技術貿易管制與美國一致。
- 6月:
6月30日:荷蘭宣布對部分半導體設備實施新的限制,此舉與美國對中國的技術限制一致。
- 8月:
8月9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行政命令,自2024年起禁止美國人投資於一些開發先進半導體和量子電腦的中國公司。在中國做生意的美國人也被要求告知美國政府有關人工智能和其他類型半導體的直接投資。
- 10月:
10月17日:拜登政府收緊了對中國購買先進半導體的限制,使得 Nvidia 和 Intel 等美國公司更難在中國銷售現有產品或推出新晶片來規避規定。
3.拜登政府可能會在人權方面,特別是在新疆的迫害問題上加大對習近平領導層的壓力。拜登政府還可能試圖讓習近平爲江胡時代對法輪功和其他宗教少數群體的迫害負責。 已證實
4.美國及其盟友將在印太地區增加軍事合作與部署,以對抗中國。 已證實
1.俄烏戰爭可能會拖延並陷入僵局。這將削弱兩國和支持任何一方的力量和資源。長期的俄烏戰爭還可能進一步加劇全球能源、糧食和金融問題,進而在經濟和政治上對中國產生負面影響。 已證實
2.「五眼聯盟」國家、歐洲國家和中國的一些較大鄰國(日本、印度、韓國等)在對華問題和政策上可能會越來越與美國步調一致。這些國家會在科技、基礎設施、國家安全甚至一些貿易問題上提高對中國的警惕。同時,這些國家可能試圖與中國在經濟、氣候變化、疫情防控、能源、製造業等領域開展合作。與此同時,中共可能會試圖利用全球危機並利用其「優勢」(「中國廣闊的市場」等)在美國和對中國越來越警惕的國家之間挑撥離間。 已證實
- 1月:
1月11日:英國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倫敦簽署防衛協議,允許兩國在對方領土部署軍隊,西方媒體指出此舉旨在對抗中國。
1月11日:美日兩國在華盛頓舉行「2+2」會議後宣佈措施,以保護日本衛星、為東京配備長程導彈,以及提升美國駐日海軍陸戰隊,以對抗中國的軍事建設。
1月13日:美國總統拜登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聯合聲明中重申東京購買數百枚美國戰斧巡航導彈的決定。拜登和岸田還說,他們已「指示兩國大臣在發展和有效運用日本的反擊和其他能力方面加強合作。」
1月31日: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與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Ajit Doval)發表了關鍵和新興技術倡議,其中包括美印在量子計算、人工智能、5G無線網路和半導體領域的合作。雙方還創建了一個促進聯合武器生產的機制。 - 2月:
2月2日:菲律賓準許美國進入其另外4個軍事基地,此舉部分是為了在台灣和南海問題上威懾中國。
2月6日:菲律賓海岸警衛隊表示已加強其在南中國海的存在,部署更多的船隻,進行更多的巡航,以保護海洋領土和該國的漁民。
2月9日:日本和菲律賓保證建立更緊密的安全關係,並加強聯合軍事演習。 - 3月:
3月12日:英國首相蘇納克表示,中國對英國及其盟友構成「划時代的系統性挑戰」。「這是一個與我們的價值觀根本不同的國家,我認為在過去幾年中,它在國內變得越來越專制,在國外變得越來越獨斷。它的行為表明它有這個意圖,但它的行動也表明它有興趣重塑世界秩序,這就是問題的關鍵。」
英國政府還表示,將在未來兩年額外投入60億美元增強軍力,以嚇阻中國和支持烏克蘭對抗俄羅斯。
- 4月:
4月11日:美國和菲律賓進行數十年來最大規模的作戰演習與「肩並肩」(Balikatan)年度演習一起進行。此次演習有超過17,600名軍事人員參與,包括實彈射擊演習和沉船火箭攻擊。
- 5月:
5月20日:七國集團首腦在廣島舉行的會議上承諾與中國「去風險,而非脫鈎」。
根據3天峰會第二天發表的一份公報,七國集團領導人說,他們的政策方針「不是為了傷害中國,我們不尋求阻撓中國的經濟進步和發展」。該公報還說,「我們不是在脫鈎,也不是在向內轉。與此同時,我們認識到經濟的復甦需要去風險化和多樣化。」
- 7月:
7月11日:北約發表聯合公報,指出中國「宣稱的野心和強迫性政策挑戰我們的利益、安全和價值觀」,而且中國試圖「顛覆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包括在太空、網絡和海洋領域」。
- 8月:
8月18日:美國、日本和韓國領導人在戴維營舉行的峰會上同意深化軍事和經濟合作,並譴責中國在南中國海「支持非法海事主張的危險和侵略行為」。
- 10月:
10月17日:「五眼聯盟」國家的情報首長指控中國盜竊知識產權,並利用人工智能進行駭客攻擊和間諜活動。這些官員在與矽谷的公司會面後發表了他們的評論。
3.習近平將加強「大國外交」。這包括與中東和中亞能源豐富的國家達成協議,以及通過表現出適應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氣候變化等)的議程來緩和與美國及其盟友的緊張關係。然而,由於各種利益的碰撞和衝突,習近平和中共不太可能在外交努力中取得進展。。 已證實
- 2月:
2月21日:中共發布《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試圖向世界展現其「維護」世界和平的所謂「責任擔當」和「守護」全球安全的所謂「堅定決心」。
2月24日:中共發布《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該文件列出12點聲明,稱對話和談判是「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唯一途徑」。文件措辭偏袒俄羅斯,暗中指責西方。 - 3月:
3月10日:中共推動沙特與伊朗和解,並發表三方聯合聲明,並於4月恢復中斷7年之久的外交關係。
3月20日至22日:習近平訪問俄羅斯。期間,習近平和普京共同簽署了《中俄關於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和《中國主席和俄羅斯總統關於2030年前中俄經濟合作重點方向發展規劃的聯合聲明》。習近平在離開克里姆林宮回國時,對普京稱「現在正是百年未有之變局。我們共同來推動。」普京表示同意。
- 4月:
4月5日至7日:習近平邀請法國總統馬克龍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習近平和馬克龍多次稱讚「多極世界」,暗示世界不是一個由美國主導的世界。
4月12日:中共發布《關於阿富汗問題的中國立場》文件。
- 5月:
5月16日至17日:普京應習近平邀請訪華。習近平和普京發表1.2萬多字的《關於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聲明》聲稱中俄關係處於「歷史最好水平」、聲稱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發展並非「權宜之計」,也不受「一時一事」影響,而是「具有強大的內生動力和獨立價值」,並呼籲「反對任何阻撓兩國關係正常發展,干涉兩國內部事務,限制兩國經濟、技術、國際空間的企圖。」
5月18日至19日:中國與中亞5國在西安舉辦中國—中亞峰會,並發表《中國—中亞峰會西安宣言》。在宣言中強調各國應恪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巴黎協定》目標、原則和制度框架,特別是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
- 9月:
9月22日:中國與科威特簽署《雙邊合作五年規劃聯合聲明(2024-2028年)》以及可再生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環境治理等領域多項雙邊合作文件。
- 10月:
10月20日:中共發布《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
- 11月:
11月14日-17日:習近平參加舊金山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峰會,並與拜登進行近4個小時的會晤。習近平表示中國「不走殖民掠奪的老路,不走國強必霸的歪路」,「沒有超越或取代美國的規劃」,將中共描繪成「和平」和「無威脅」實體。
11月30日:中共發布《中國關於解決巴以衝突的立場文件》提出5點建議,呼籲巴以雙方全面停火止戰,尋求重啓「兩國方案」的政治解決方式。 - 12月:
12月12日-13日:習近平對越南進行國事訪問。期間中越雙方宣佈兩黨兩國關係新定位,在深化「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基礎上構建「命運共同體」。之前,9月份,美國總統拜登訪問了越南,將美國與越南的關係提升到「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4.中國和世界各地可能會出現新的傳染病。國際組織(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等)和西方國家可能會抓住機會推出中國式的疫情防控措施和機制,包括強制戴口罩、「疫苗護照」、封鎖、隔離營和「全球流行病應對和動員」團隊。專制的防疫措施可能會加速全球經濟下滑。
隨著民眾的不滿情緒上升,威權主義的增長可能會在許多國家引發反政府抗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