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和中共在如何處理股市形勢上面臨兩難選擇。一方面,任由市場下滑將引發恐慌和崩盤。另一方面,北京在支持市場方面所能做的有限。
北京在9月底和10月初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以支持中國疲弱的經濟。這些政策包括提振資本市場、穩定房地產市場以及大幅增加債務等措施,使得A股市場在10月1日中國十一假期之前出現反彈。
然而,十一黃金週假期結束後,反彈勢頭卻有所減弱。10 月 8 日,即開市後的第一個交易日,滬深指數收跌,並在截至 10 月 11 日的一週內收低。同時,10月8日至10月11日主力資金淨流出近5900億元。
中國股市的波動表明,投資者和觀察人士對中國經濟前景以及中共當局為扭轉形勢所做的努力缺乏信心。關於習近平近期經濟政策轉向的負面政治傳言也可能最終影響市場情緒。
習近平是否迫於壓力而做出改變?
一些中國觀察家認為,與中央政府之前的表態相比,習近平對經濟的看法發生了顯著變化,尤其是「中國經濟不能下猛藥」(即強力刺激)的論調。因此,觀察家認為,面對黨內壓力,習近平作出了妥協。
在尋找習近平對權力的掌控正在減弱的證據時,這些中國觀察家表示,在9月30日的中共建政75週年招待晚宴上,前黨內高官李瑞環和溫家寶坐在習近平的兩側。觀察人士稱,李瑞環、溫家寶出現在2024年招待會上,與2018年招待會前黨內高官集體缺席形成強烈對比,並認為中共元老迫使習作出妥協。
我們認為,習近平的經濟政策轉變與黨內壓力和妥協關係不大,更多的是為了確保中共政權的生存而做出的務實的方向修正。中共領導人在面臨嚴重危機時,都會突然做出劇烈的政策轉變。例如,在毛澤東的共產主義政策破壞中國經濟後,鄧小平推動「改革開放」以刺激經濟成長。至於習近平,他在中共二十大上連任並擴大權力之後,突然取消了破壞中國經濟、影響民生、侵蝕中共政治合法性的「清零」政策。
習近平領導層非常重視安全問題,努力讓中共政權做好準備,面對日益增長的地緣政治挑戰和日益惡化的國內環境。為了更好地支持其安全議程,習近平領導層需要穩定的經濟增長和金融穩定。這意味著,如果中共當局希望推動經濟增長,防止地方債務和財政問題惡化,保持中國對外國投資者的吸引力,支持資本市場,避免引發金融風險,就必須考慮在某個時候推出強力刺激政策。
然而,我們認為中共當局近期的經濟支持措施,即使對資本市場和房地產業提供一些短期的紓緩,也無法解決拖累中國經濟的根本問題。與此同時,人民幣匯率、資金外流、地方債務情況、各種金融風險以及官僚低效等因素將限制中共當局日後可能推出的經濟政策和措施。這意味著,儘管中共當局試圖製造輿論煽動,但黃金週前中國股市的反彈始終難以持續。
政治風險上升
習近平和中共在如何處理股市形勢上面臨兩難選擇。一方面,任由市場下滑將引發恐慌和崩盤。另一方面,北京在支持市場方面所能做的有限。
如果中共當局不出台令投資者滿意的財政政策,許多投資者可能會趁早從股票中套現。野村證券在10月3日的一份報告中警告稱,近期狂熱之後的市場崩盤可能導致資金肆意外逃,情況類似於2015年的市場動盪。該報告還發出警告稱,反彈破滅後可能出現更糟糕的情況,中共當局可能會採取印鈔措施,而人民幣也可能面臨貶值壓力。投資者大量平倉將嚴重影響市場信心,削弱民眾對中共當局拯救經濟能力的信心。
如果中共當局屈服於投資者的期望,推出投資者要求的許多政策(無論其實際效果如何),習近平和中共將會發現他們的「權威」被削弱了。這些舉動會給人這樣的印象:黨對經濟的領導已經失敗,習近平在多年來試圖控制市場力量之後不得不屈服於市場力量。如果旨在安撫投資者的政策在一段時間內奏效,習近平和中共在技術上可以擺脫對其「權威」的嚴重侵蝕。但習近平領導層將難以解決困擾中國經濟的根本問題,因為去槓桿和去風險不可能回頭,當最終金融風險集中引發時,中共政權就會陷入更大的崩潰。與此同時,政策的失敗將摧毀民眾對中共當局的信心,更快地引發經濟和金融危機。
無論如何,習近平不可能在金融或經濟崩潰中安然無事。在2015年的市場動盪中,外界仍認為習近平在第一任期內並未掌控一切,金融界也被「反習」的黨內精英所控制。然而,習近平不能輕易將目前的經濟和金融問題歸咎於他的派系對手或找其他替罪羊,因為大部分問題都是他過去十年的作為(甚至是為解決前任遺留下來的問題而採取的出於好意的措施)所造成的直接後果,包括「清零」封控、加強黨對經濟和金融領域控制的努力,以及中共的「戰狼」外交。隨著中國股市的持續波動,習近平與中共將面臨越來越大的政治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