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在 facebook
分享在 twitter
分享在 telegram
分享在 whatsapp
分享在 linkedin
分享在 print
分享在 email

金融風險向政治風險演變,習近平向派系對手施壓

◎中中共當局無力扭轉經濟和解決房地產行業危機,並對金融風險以及可能演化為社會和政治風險越來越擔心。


自今年年初以來,習近平領導層嘗試了各種措施來重振下滑的中國經濟。5月中旬,中共當局公佈了「歷史性」措施,以穩定受危機影響的房地產行業,包括放寬房貸規定、央行提供1萬億元額外資金以及地方政府收購「部分」公寓。習近平在全國各地視察時還力圖促進高科技製造業和工業部門的發展。

然而,習近平領導層的舉動並沒有引發牽引力。以房地產業爲例。儘管出台了房地產政策,但開發商的銷售額仍然大幅下滑。根據中國房地產信息服務提供商CRIC的數據,今年5月,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的銷售額比2023年同期下降了33.6%,降至3224.1億元。與此同時,大陸媒體援引諸葛數據研究中心的數據報導稱,北京出台房產新政後,15個重點城市新房成交量環比僅上漲0.85%。

其他經濟指標也表明中國經濟仍在經歷陣痛。國家統計局5月31日公佈的數據顯示,5月份中國採購經理人指數從4月份的50.4降至49.5,或低於50點的增長與萎縮分界線。此外,新訂單、原材料庫存、就業、新出口訂單、進口、採購量和在手訂單等分項指數均出現萎縮。中國4月份的信貸也出現了大幅下滑,社會融資規模減少了1987億元,這是自2017年使用可比數據以來融資總量首次出現月度下降,也是自2005年10月使用不包括政府融資等內容的較小數據集以來首次出現月度下降。

中共當局無力扭轉經濟和解決房地產行業危機,並對金融風險以及可能演化為社會和政治風險越來越擔心。與此同時,有傳言稱習近平已將其主要政敵置於嚴格控制之下,並在是否批判其前任和頭號敵人的問題上舉棋不定。

關注金融風險
5月21日,國務院在北京召開全國地方黨委金融辦主任會議。中國副總理何立峰在會上表示,金融領域的重點工作應立足於「建設金融強國」的長期目標,並在中短期內「堅決防範系統性風險」。他補充說,中國需要直面金融體系中存在的風險和隱患,貫徹防風險、強監管、促發展的工作「主線」。

何立峰還在會上稱,必須「綜合治理、嚴格控制」房地產領域、地方政府債務、地方中小金融機構等相互交織的風險。他進一步要求打擊非法金融活動。

與此同時,5月27日的政治局會議審議了金融問責新規,並表示這些規定旨在「深入推進金融領域全面從嚴治黨」,「切實加強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進一步壓實有關管理部門、金融機構、行業監管部門和地方黨委、政府在金融領域的責任」。

中共當局將迅速行動,推進金融問責制。6月7日,彭博新聞社援引熟悉內情的人士的話報導稱,過去幾週,中國國家審計署向中國至少10家大型基金公司分別派出了由十幾名專業人士組成的團隊。這些人說,國家審計署小組「篩選文件,重點關注支出」。其中兩人說,其所在的基金公司是第一次面對如此大規模的審計工作,公司員工被要求提供全力支持。另一名知情人士則稱,此次仍屬常規審計工作安排,也是大型基金檢查的一個組成部分。

而在6月9日,中紀委在其網站上宣佈,中國中信集團副總經理、黨委委員徐左「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

江氏家族陷入困境?
習近平領導層對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的關注,對於解決習近平前任造成的各種金融和經濟問題來說,效果可能非常有限。對習近平來說,更糟糕的是,他自己的政策以及中國與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關係的惡化,加劇了房地產行業危機和他所繼承的一些問題。

中共當局對金融系統的嚴厲「整頓」可以肅清一些根深蒂固的腐敗,迫使高層在從事增加中共政權風險的高風險金融行爲之前三思而行。然而,習近平對金融體系的嚴厲打擊很可能會造成人才流失,並進一步激怒黨內太子黨和其他精英,其中許多人已經對習近平在過去十年中通過反腐運動和其他政策損害他們的利益而心存芥蒂。

幾乎可以肯定,習近平已意識到他的政策面臨著內部強烈的反對,他已經發出了不容挑戰的警告。例如,對中信集團副總經理徐左的調查,就是向那些對中國金融機構有影響力的太子黨發出了信號:他們應該服從命令,否則就要準備接受懲罰。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習近平向黨內精英施加政治影響力的舉動,可能會爲中共高層內部衝突的加劇鋪平道路。

如果習近平認爲自己面臨嚴重的政治危險,中國就有可能出現政治黑天鵝。自今年年初以來,華語圈內一直有傳言稱,習近平正計劃「徹底否定」他已故的主要競爭對手江澤民的「錯誤政治路線」,並有可能在即將召開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上這樣做。黨內人士還向一家海外中文媒體透露,習近平據稱已將江綿恆、江綿恆的弟弟江綿康和江綿恆的兒子江志成置於嚴格控制之下。在政治風險不斷升級的情況下,如果習近平決定公開批判江澤民和江派,以確保自己的人身安全,中共將面臨可怕的後果。

「『透視中國』的洞察力之廣博——從經濟到軍事再到治理,所有這些都以對當權者的卓越的報導為基礎——令人印象深刻。在我五十多年的深入閱讀中國的經驗中,無論是非機密還是機密的情報,『透視中國』都是獨一無二的。」

James Newman
美國前海軍密碼專家

「從『透視中國』的報告中經常可以看到獨特的見解。」

白邦瑞, 《百年馬拉松》作者
美國傳統基金會中國戰略高級研究員

「感謝貴團隊的信息和分析。 非常有用。」

Ravni Thakur, 印度德里大學東亞學系教授

「『透視中國』的研究幫助我投資或退出中國的公司。」

Charles Nelson, Managing Director, Murdock Capital Partners

「我重視『透視中國』,因爲它的文章(尤其是涉及中共的歷史、當前的局勢和派系政治)總是很精彩。它的分析簡潔、精闢,沒有那些主導華盛頓特區和美國公司董事會中國政策討論的陳詞濫調。它清楚地界定了中共對美國和平與繁榮以及全球穩定的威脅,也代表了對我們這個時代的歷史的重大貢獻。我很感激『透視中國』,願它蒸蒸日上!」

Lee Smith,作家兼記者

「貴團隊的見解極大地幫助我們完成對重大問題的定期深入分析。」

Ms. Nicoleta Buracinschi, 羅馬尼亞駐華大使館

「作為會員,我對於您們的服務及所有增進我們理解的深層信息,我感到非常幸運、非常滿意。透視中國極大地幫助我拓寬了有關中國的視野。」

James Newman,美國前海軍密碼專家

「明教授提供的中美貿易戰信息,對於台灣科技產業來說非常有價值。 我們公司基本上按照明教授的預測佈局,擴大了公司規模,豐富了產品線。這讓我們能夠在2019年承接來自中國的大訂單。」

邱先生,台灣瑞昱半導體研發中心(Realtek R&D center)

透視中國對中共的研究,每一個細節都十分深入,非常有參考價值,有助於外國研究人員理解中共以及中國真實國情。」

Baterdene,蒙古國家安全研究所研究員

「[透視中國]對中國內部了解透徹、局勢的分析較為深刻,對中國的資訊有與市面其他同等信息不一樣的地方。希望從透視中國獲取更多有價值的信息。」

香港財經日報 (BUSINESSTIMES.COM.HK )

「明居正老師和透視中國團隊的預測,對我們製訂新聞報道方針和預計中國和香港政府的下一步,具有好高的參考價值。」

陳妙玲,香港電台新聞部中國組副組長

透視中國總是發表有關中國精英政治有趣和刺激的分析。關注透視中國的分析,特別是派系鬥爭,是非常有價值的。」

Lee Jones,倫敦瑪麗皇后大學國際政治副教授

透視中國對我教授的美國外交政策課非常有用,因為透視中國的觀點與已廣泛接受的『美國應該跟中國合作』的論點不同,而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用思辨的方法去觀察當代重大問題。」

Roy Licklider,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兼職教授

「作為一名駐華記者,透視中國對我來說,是深入了解中共如何運作的一個非常可靠的信息來源,從中了解到很多中共派系鬥爭和習近平所面臨的挑戰。」

Sebastien Ricci,法新社駐中國和蒙古記者

透視中國對中美貿易戰和朝鮮的洞察力非常強。 他們的預測通常很準確,毫無疑問這是非常有幫助的。」

Sebastien Ricci,法新社駐中國和蒙古記者

「我發現對於中國的局勢發展,透視中國提供了具有更深度和更廣度的分析,而傳統媒體對於中國的政治、政策缺少這種精準、細緻的描述。」

John Lipsky,彼得 G·彼得森傑出學者,基辛格全球事務中心

透視中國的洞見分析有助於我在劍橋教學,及服務於英國公眾的政策分析。」

Kun-Chin Lin 博士,英國劍橋大學大學政治學講師,地緣政治學中心副主任

透視中國對中共的動態進行了深入而細緻的分析,是培養未來懂中共內鬥的漢學專家的絕佳教材。」

Stephen Nagy,日本國際基督教大學高級副教授

「我發現透視中國特別有助於指導學生了解中國政治的複雜性以及中共內鬥對美中關係未來的影響。」

Howard Sanborn, 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教授

透視中國是我最有用(和最有趣)的資源之一。」
James Newman,美國前海軍密碼專家
「明教授與他的團隊所做之局勢判斷都非常有遠見且方向也正確;在現今媒體參雜著許多真假難辨的新聞資料中,更是需要透視中國團隊以專業的角度來判斷這個詭譎多變的世界。」

劉正川, 嘉義大學榮譽教授

「非常的精闢,也非常的有見地,能夠洞悉事情發生的原因及預估未來發展的趨勢,尤其中美貿易大戰,台灣該應對的態度,有很好的見解。」

游朝堂,亞洲大學會計與資訊學系客座教授

「我贊同透視中國對中共惡意活動的分析,比如涉及到我們校園內的孔子學院。」

Robert Thurman,哥倫比亞大學宗教系, 印度藏傳佛教研究 Jey Tsong Khapa名譽教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