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在 facebook
分享在 twitter
分享在 telegram
分享在 whatsapp
分享在 linkedin
分享在 print
分享在 email

《2022年中國展望》回顧

◎ 《中國2022年展望》的41項預測中有38項得到了驗證,我們的預測準確率達到了92.7%。

 ◎ 我們在《中國2022年展望》中就8個領域做出了41項預測。在這41項預測中,有38項在這一年中得到了驗證,因此我們的預測準確率達到了92.7%。

今年上半年,中共黨內精英的派系鬥爭緊張局勢升級,特別是1月份在中國主辦的海外中文互聯網論壇上發表了一篇高度批評習近平的文章。然而,習近平在這一年中通過一波清洗(尤其是在政法機關和金融部門)對其派系敵人進行了反擊,並在中共二十大上成功地實現了更大程度的集權。

與此同時,習近平在這一年的大部分時間裏堅持「清零」,這似乎使中國的內憂外患急劇惡化。臨近年底,「白紙革命」和工人逃離被封鎖的工廠引發了社會緊張局勢,迫使北京在2022年12月突然放棄「清零」。今年大部分時間經濟數據低迷,2023年上半年經濟復甦乏力,中共正式承認人口減少,這些都證實了我們對2022年的評估。

我們對2022年的一些主要預測包括:

  • 親江反習文章《客觀評價習近平》的出現,以及新華社首頁將江澤民大學畢業的照片作為其死亡傳記的主角照片的出現,都肯定了我們的預測,即「中共精英內部的派系鬥爭將更加公開化」。
  • 習近平打破人事調整慣例,任命李強、張又俠、何衛東、李書磊、應勇等盟友擔任要職,證實了我們的預測。
  • 中共當局在北戴河會議前後對江派要員肖建華、孫力軍和傅政華進行了判刑,而香港的李家超政府則從立法議程中撤回了一項將由政府制定《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的國家安全法案。
 
政治:4項預測,驗證4項

1. 中共精英中的派系鬥爭將在更大程度上公開化。這包括各派系在海外發布關於政敵的醜聞和其他「爆炸性 」的負面信息,以及各派系暗中和公開地攻擊政敵的負面政治遺產。  已證實  

  • 1月:
    1月19日:「方舟與中國」發表了4萬多字的《客觀評價習近平》,並在1月底和2月初引起海外媒體和中國觀察家的熱烈討論。

***
中共宣傳機構不斷發表評論文章來影射習近平的前任執政問題,指責其前任尤其江澤民執政造成黨的領導弱化,「一些貪腐問題觸目驚心」,而習近平執政的十年解決了「黨內突出矛盾」,並且「辦成了許多事關長遠的大事要事,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 12月:

    12月2日:新華社發表題爲《江澤民偉大光輝的一生》的長篇文章。新華網所選擇的首頁頭條照片是江澤民在汪精衛漢奸政府統治之下的南京中央大學畢業照。

    12月16日:《求是》雜誌刊登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有關紀念江澤民的文章,再一次將江澤民的大學畢業照片刊登出來,并且放在第一張。我們分析了這似乎是習近平領導階層為推進派系鬥爭目標而故意採取的行動。

 

2. 政法系統和金融系統的官員將成為習近平 「整風 」運動的高危對象。甚至可能會有現任或退休的黨和國家領導人被調查。  已證實  

  • 2月:
    2月12日:河南省公安廳黨委委員、副廳長高萬象被調查。

  • 3月:
    3月1日:遼寧省副省長、省公安廳廳長王大偉被調查。
    3月12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國家安全部紀檢監察組原組長劉彥平被調查。
    3月15日:大連市前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楊耀威被調查。
    3月21日:全國政協常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主任,最高法院原常務副院長沈德詠被調查。

  • 4月:
    4月9日:江蘇省公安廳原黨委副書記左鎖粉被調查。
    4月22日:內蒙古自治區高級法院原黨組書記、院長胡毅峰被調查。

  • 5月:
    5月10日:海南省委政法委原副書記劉誠被調查。
    5月15日:西藏自治區公安廳原黨委副書記、常務副廳長楊光明被調查。
    5月17日:遼寧省公安廳原黨委委員劉樂國被調查。
    5月28日:江蘇省公安廳原副廳長程建東被調查。

  • 6月:
    6月1日:上海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本才被調查。
    6月7日:遼寧大連市公安局黨委委員、常務副局長王韋被調查。
    6月15日:江蘇省人民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副檢察長趙志剛被調查。
    6月16日:前遼寧省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書記孟冰被調查。

  • 7月:
    7月5日:大連市人民檢察院原黨組副書記、副檢察長肖鵬被調查。

  • 8月:
    8月5日:遼寧省公安廳副廳長劉家鐸被調查。
    8月8日:陝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原黨組副書記、副院長曹建國被調查。
    8月9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公安廳原黨委副書記、副廳長唐斌被調查。
    8月22日:四川省公安廳禁毒緝毒總隊總隊長陳忠被調查。

  • 9月:
    9月21日至23日:「孫力軍政治團伙」8名成員中的6人被一審宣判。
    9月26日:遼寧鞍山市公安局前黨委書記、局長陳志剛被調查。

  • 10月:
    10月26日:貴州省委政法委原副書記劉文新被調查。

  • 11月:
    11月1日:遼寧盤錦市、朝陽市、鞍山市前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李超被調查。
    11月4日:遼寧省公安廳前巡視員董雪峰被調查。
    11月4日:遼寧省遼陽市前副市長、市公安局前局長邱金被調查。
    11月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委原常委、政法委原書記陶輝被調查。
    11月5日:江蘇警官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王巧全被調查。
    11月6日: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張福生被調查。
    11月19日:廣東省公安廳二級巡視員曾湘瀾被調查。

  • 12月:
    12月8日:貴州省黔南州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肖發君被調查。
    12月8日:黑龍江省人民檢察院農墾分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徐恆才被調查。
    12月8日:廣東省原公安廳長李春生被調查。
    12月17日:新疆司法廳廳長艾尼瓦爾·斯依提被調查。
    12月17日:廣西檢察院副檢察長蘭志才被調查。
  • 1月:
    1月4日:中國光大銀行原黨委副書記、副行長張華宇被調查。
    1月8日: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濱被調查。
    1月12日:中共財政部資產管理司副司長賴永添主動投案接受調查。
    1月26日:中國進出口銀行北京分行行長李蒞被調查。2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昆明中心支行原黨委書記、行長楊小平被調查。

  • 2月:
    2月14日:遼寧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原黨委書記、理事長王中印被調查。

  • 3月:
    3月17日:湖北省國資委黨委書記傅立民被調查。

  • 4月:
    4月13日:中國建設銀行深圳市分行原黨委書記、行長王業被調查。
    4月15日:中國建設銀行深圳市分行黨委副書記、副行長張學慶被調查。
    4月15日:哈爾濱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原行長呂天君被調查。
    4月21日:交通銀行四川省分行原黨委委員、副行長劉志剛被調查。
    4月22日:招商銀行行長田惠宇被調查。

  • 5月:
    5月8日:中國銀行甘肅省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高海生被調查。
    5月11日:中國光大銀行南寧分行原黨委書記、行長蘇樹德被調查。
    5月13日:21世紀經濟報道,截至2022年至少已經有24名金融系統人士(主要爲金融監管、金融機構高層)被調查,主要涉及國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人士。
    5月18日:中共央行貨幣政策司前司長孫國峯被調查。
    5月19日:人保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原黨委委員蘇新發被調查。
    5月20日:證監會湖南監管局二級巡視員朱治龍被調查。
    5月30日:湖北銀行黨委原書記、董事長陳大林被調查。
    5月31日:中國人民財產保險公司原總裁林智勇被調查。

  • 6月:
    6月2日:中共證監會會計部主任王宗成被調查。
    6月2日:福建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原黨委書記、理事長鄢一忠被調查。
    6月2日:黑龍江省農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監事會主席李松被調查。
    6月4日:中國工商銀行雲南省分行原黨委書記、行長蔣玉林被調查。
    6月10日:中國證監會山東證監局原局長馮鶴年被調查。
    6月17日:國家開發銀行河南分行原黨委書記、行長傅小東被調查。
    6月18日:中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魏傑被調查。

  • 7月:
    7月7日:國開行新疆分行原行長饒國平被調查。
    7月16日:國家開發銀行國開發展基金管理部原副主任路軍被調查。
    7月21日:江西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信貸管理部原總經理江傳寶被調查。
    7月24日:中國銀保監會河南監管局一級巡視員李煥亭被調查。
    7月27日:湖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原黨委書記趙應雲被調查。
    7月28日:前遼寧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黨委書記、理事長韓清被調查。

  • 8月:
    8月13日:中信銀行寧波分行黨委書記、行長吳學文被調查。
    8月19日:河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原黨委書記、理事長王勇被調查。
    8月20日:交通銀行雲南省分行原黨委委員、副行長周東被調查。
    8月23日:中國建設銀行湖南省分行原黨委書記、行長龔蜀雄被調查。
    8月29日:廣發銀行瀋陽分行原黨委書記、行長楊樺被調查。

  • 9月:
    9月9日: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錦州監管分局原二級巡視員姜濤被調查。
    9月16日:中國建設銀行前投資理財總監張龍被調查。
    9月16日:國開證券前總裁侯紹澤被調查。
    9月16日:中國光大控股有限公司創業投資與新能源基金部董事總經理馬偉被調查。
    9月16日:國家開發銀行管理企業副總裁任凱被調查。

  • 10月:
    10月27日:國家開發銀行市場與投資部副總經理梁俍被調查。

  • 11月:
    11月3日:江西省上饒農商行黨委書記、董事長廖雲飛被調查。
    11月5日:中國人民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範一飛被調查。
    11月13日:廣東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原理事長周高雄被調查。
    11月18日:中國建設銀行寧夏回族自治區分行原副行長徐長寧被調查。

3. 習近平可能會打破政治規則,任命其盟友擔任重要職務。  已證實  

10月23日:中共二十大人事調整:

  •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直接晋升为第二十屆中央政治局排名第二的常委。
  • 非十九屆中央軍委委員和二十大黨代表的何衛東晉升為中央军委副主席。
  • 72歲的張又俠破格留任中央軍委副主席。
  • 中宣部常委副部長、非十九屆中央委員和候補委員的李書磊晉升為政治局委員和中宣部部長
  • 非二十大黨代表的應勇晉升為中央委員和最高檢察院副檢察長。
  • 退居二線的石泰峰晉升為政治局委員和統戰部部長。
  • 退居二線的宋濤出任中央國台辦主任。

4. 習近平可能會采取令人驚訝的行動以確保第三任期,而他的政治對手也可能采取同樣的行動來阻止他的連任。  已證實  

北戴河會議前或期間(中共高層就二十大人事調整進行協商),習近平政府起訴以及一審開庭審理肖建華、孫力軍、傅政華案件。根據官方通告,他們都有重大立功表現。

 

 
  • 10月:
    10月11日:香港李家超政府從立法會撤回就香港《基本法》第23條立法的議程。

    10月23日:李克強、汪洋、胡春華等團派官員,全部沒有進入政治局。
經濟:13項預測,驗證11項

5. 中國經濟將面臨「改革開放」以來前所未有的困難。中共被迫放松貨幣政策,以刺激經濟,即使美聯儲縮減債券購買量並提高利率。  已證實  

 
  • 4月:
    4月25日:央行宣佈降准0.5%,釋放長期資金約5300億元。
  • 11月: 11月25日:央行宣佈降准0.25%,釋放長期資金約5000億元。
全年1年期LPR和5年期LPR分別下降15個基點和35個基點。

6. 中國經濟將面臨「改革開放」以來前所未有的困難。中共被迫放松貨幣政策,以刺激經濟,即使美聯儲縮減債券購買量並提高利率。  已證實  

 
2022年違約(含展期)債券有308隻(同比增加12.4%),違約日債券餘額合計4236億元(同比增加21.9%)。
 
2022年房企違約佔違約發行人數量的74%,違約金額的85%。
 

7. 地方政府的財政萎縮,造成拖欠或削減公務員工資和福利的情況,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普遍。  已證實  

  • 5月:
    5月:中國最富有的一線城市中的深圳,傳出公務員再次大幅降薪的消息,而且據稱要降到年薪16萬人民幣以下。

  • 6月:
    6月15日:山東省煙台市從小學到高中20多所學校的數百名教師集體罷課示威,抗議近2年沒拿到績效獎金,月薪被降到十幾年前「舊時代」水準,還被追回已發績效獎金5萬-10萬人民幣。

    6月20日:海外中文媒體報導,多省公務員接到減薪通知。其中,浙江與廣東兩省公務員降薪25%,其餘省份降薪10%到30%。

  • 8月:
    8月15日:前《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微博發文爲地方公務員降薪鳴不平。據稱,這些公務員從2021年底開始降薪,預計2022年將減少三分之一收入。

2022年,地方政府重要的財政來源用地出讓金同比下降27.73%,為4.13萬億元。

2022年,中國財政赤字高達8.96萬億元,創歷史新高,超過了疫情爆發的2020年。

8. 房地產價格下跌的大中城市會越來越多,會有更多的房屋出現斷供。  已證實  

 
  • 10月:
    10月27日:從7月底開始,有119個城市,344個樓盤發佈「爛尾樓停貸通告書」。

  • 12月:
    2023年1月16日:中國統計局數據,12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城市有55個,比上月增加4個;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城市有63個,比上月增加1個。

***
據瀚海數據研究院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共掛牌法拍房98.11萬套,比2021年上漲23.66%;其中住宅掛牌51.58萬套,比2021年上漲29.36%;掛牌總量及住宅掛牌量均創歷史新高。

9. 大型互聯網科技公司和其他大公司將持續大幅裁員。  已證實  

 

大陸媒體報導,國內互聯網大廠裁員總人數已超過70萬人。

10. 中國的出口增長將放緩。  已證實  

 

2022年中國的出口明顯放緩,10月至12月出口同比連續負增長,分別下跌0.2%、8.9%、9.9%,呈不斷擴大的趨勢。

全年進出口只有個位數增長,出口同比增長7%,進口僅增長1.1%,而2021年全年出口同比增長29.90%,進口增長30.1%。

11. 居民消費力將持續萎縮,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持續上升,保持在高位。

 

12. 中共精英中的派系鬥爭將在更大程度上公開化。這包括各派系在海外發布關於政敵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將有所回落,但是受能源價格影響,依然在高位運行。

 

13. 中共將進一步開放金融業,但外國投資可能放緩或回落。  已證實  

 
  • 2月:
    2月13日:貝萊德集團的合資公司貝萊德建信獲批參與養老理財產品試點。這是首家獲得養老理財試點資格的合資理財公司。

  • 3月:
    3月23日:德國巴登-符騰堡州銀行獲得銀保監會同意籌建上海分行。
  • 5月:
    5月27日:人民銀行、證監會、外匯局發佈聯合公告《關於進一步便利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市場有關事宜》,統一中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的制度框架。

  • 6月:
    6月24日:香港大新銀行獲批籌建深圳分行,成爲全國首家獲批籌建的「雙牌照」的境外銀行。
  • 11月:
    11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發佈《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市場資金管理規定》,統一債券市場資金管理規則,提升了境外機構投資者的資金匯出便利性等。該《規定》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11月23日:官方媒體報導,截至2022年11月初,已有摩根大通、高盛、野村、UBS等12家外資控股或全資證券、基金、期貨公司相繼獲批。2022年以來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獲批機構達55家,累計獲批的QFII機構總數達723家。
  • 12月:
    12月2日:央行、外管局發佈《關於境外機構境內發行債券資金管理有關事宜的通知》,統一、完善並明確了境外機構在境內發行熊貓債的資金管理要求。

***

2022年股市北向資金淨流入同比下降79.17%,為900.2億元,創2017年以來新低。2022年境外機構持有中國的債券,從2021年末的3.655萬億人民幣降到3.091萬億,減少了5640億元。

14. 中共將進一步加強資本控制,包括收緊海外投資、查禁數字貨幣,對地下洗錢和跨境賭博實施嚴厲打擊。  已證實  

 
  • 6月:
    6月10日:國家外匯管理局通報了10起關於外匯違規的案例,涉案金額最高達774.3萬美元,案件罰款金額最高達648.9萬元人民幣。
 

1月至9月,全國檢察機關以洗錢罪提起公訴共計1462人,同比上升142.5%。

2022年檢察機關起訴洗錢犯罪2585人,同比上升1倍。

2022年中國公安偵辦跨境賭博相關犯罪案件3.7萬餘起,打掉網絡賭博平台2600餘個。

12月30日:中國央行開出反洗錢罰單179張,總金額約1.76億元。

15. 中共將擴大對高收入人群的稅務檢查的範圍和力度。  已證實  

 
  • 3月:
    3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深化稅收徵管改革的意見》。該意見要求當局精準實施稅務監管,包括增加對存在逃稅問題的行業、地區和人群的抽查頻率。
  • 7月:
    7月25日:最高法院發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爲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該意見明確了加強對利用「陰陽合同」逃稅和娛樂業高淨值人士逃稅的處罰。

  • 9月:
    9月22日:海南省稅務局、海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對全省高收入和高淨值人群進行了所謂的「兩隨機一公開」抽查工作。當局隨機選擇了50個稽查對象進行全面自查,自查期限爲2022年10月9日。
  • 10月:
    10月24日:國家公務員管理局在其網站上發佈了《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2023年度考試錄用公務員公告》。公告指出,當局計劃在2023年招聘3.71萬名公務員,比去年增加18.7%。其中,稅務系統招收2.5萬人(同比增長19.9%),佔總招聘人數的67.3%;而2022年這一比例爲64%。

中共徵稅系統金稅工程的金稅四期計劃於2022年底完成,將使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和雲技術,更全面地監測商業活動,追查逃稅者。根據公開信息,金稅四期將針對所謂的「非稅」業務(即在微信和其他移動支付應用程序上銷售商品或產品,但沒有註冊爲企業的人),爲個人建立自然人納稅識別號,在個稅中引入反避稅條款,並使高淨值人群收入和資產更加「透明」。

 

16. 中共將大力推廣數字人民幣及跨境支付。  已證實  

 
  • 7月:
    7月13日:興業銀行新增為第10家數字人民幣運營機構。

  • 8月:
    8月15日至9月23日:國際清算銀行(香港)創新中心、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國中央銀行、阿聯酋中央銀行和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聯合宣佈,在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m-CBDC Bridge)平台上首次成功完成了基於四個國家或地區央行數字貨幣的真實交易試點測試,來自四地的20家商業銀行基於貨幣橋平台爲其客戶完成以跨境貿易爲主的多場景支付結算業務。
  • 12月:

    12月12日:支付寶作爲首家支付平台使用數字人民幣。

    12月16日:數字人民幣試點從深圳、蘇州、雄安、成都擴展至17個省市的26個試點地區。

17. 在中共的防疫政策、環保政策、官員「寧左勿右」以及能源短缺的情況下,企業會越來越難以生存。  已證實  

 

企查查平台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倒閉註銷、破產重整的塑料包裝企業共計5984家。

企查查平台數據顯示,2022年共有51.9萬家餐飲相關企業註銷吊銷。

據《聯商網》不完全統計,2022年全國至少有134家餐飲品牌,超1873家餐飲門店關閉。

壹覽商業不完全統計,2022年,實體零售行業將近7000家實體店宣佈關閉,包括大潤發、沃爾瑪、海底撈、安踏、美寶蓮等知名品牌的門店。

2022年,寶沃汽車、綠馳汽車、奇點汽車、廣汽菲克宣告破產,廣汽謳歌、大衆斯柯達倒閉停產。

據鈦媒體App不完全統計,2022年14家電商平台倒下(破產、倒閉、跑路,平台關停、停擺等),包括曾被資本熱捧的每日優鮮、寺庫,還有易趣網、豐趣海淘等。

 
 
軍事:3項預測,驗證3項

18. 習近平將「破格提拔」高級將領,以繼續培養忠於自己的新少壯派。  已證實  

 
  • 10月:
    10月23日:中共二十大破格讓72歲的張又俠留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破格提拔何衛東為軍委副主席。

***
習近平晉升了8名上將,其中,6人間隔晉升中將的時間只有3年;2人間隔只有2年。

 

19. 中共將在與鄰國和台灣的軍事事件中謹慎地加以控制,以避免沖突升級。  已證實  

 
  • 8月:
    8月2日和3日: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在訪問台灣之後,中國解放軍在8月4號才開始環島演習,以避免與美軍發生衝突。

  • 9月:
    9月8日和9日:印度和中國軍方分別發表聲明,雙方同意從拉達克地區存在爭議的邊境沿線的衝突點撤軍。之前,2020年6月中印發生激烈衝突,造成數十人死傷。

20. 中共在東海和南海爭議海域進行騷擾活動時,將繼續使用非軍事和準軍事力量。  已證實  

 
  • 3月:

    3月2日:一艘中國海警船違反1972年國際海上避碰規則,在黃岩島周圍的海域,近距離在菲律賓海岸警衛隊船隻周圍機動。

    3月23日:中國海警船在菲律賓呂宋島附近尾隨跟蹤台灣研究船「勵進號」,台灣政府陸續派出三艘巡防艦前去驅逐。

 
  • 4月:
    4月6日:中國海警船又對台灣研究船「勵進號」和伴航的菲律賓巡邏艦進行盯梢。
  • 7月:
    7月21:菲律賓候任國防部長福斯蒂諾表示,中國民兵船和中國海警持續出現在南海爭議海域。
  • 11月:
    11月20日:中共海警船在南中國海有爭議的水域,強行攔截並搶走菲律賓海軍船所打撈的疑似中共火箭殘骸的海上漂浮物。
  • 12月:
    12月14日:菲律賓代理國防部長福斯蒂諾(Jose Faustino)表示,他對有關中國船隻雲集西菲律賓鱟藤礁和仙賓礁的報導表達「極大的關切」。

    12月31日:日本共同社報導,中國公務船2022年在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周邊合計達336天。創2012年尖閣國有化以來的新高。

 
社會:3項預測,驗證3項

21. 中共防疫的「清零」措施並沒有宣傳中描述的那麽有效,甚至可能適得其反,對社會造成更大的次生災害,甚至導致民眾死亡。  已證實  

 
  • 3月至6月:
    上海採取極端的防疫措施封城,期間上海市出現了大量次生災害,引發對中國共產黨防疫政策的廣泛爭議。
 
  • 11月:
    11月24日:烏魯木齊市吉祥苑小區發生火災,造成10人死亡,9人受傷。一些民眾指責,「清零」措施導致逃生通道被鎖,阻礙了救援,居民無法逃生。此火災在中國大陸引發爭議,並成為反對動態清零政策運動的導火索。

22. 中央出台更多鼓勵生育的政策,雖然官員們採取變相的強硬手段來執行這些政策,中國的生育率仍然下降。  已證實  

 
  • 1月:

    1月27日:中國計劃生育協會發佈的《中國計劃生育協會2022年工作要點》提到,2022年要開展未婚人群人工流產干預專項行動,減少青少年意外懷孕和人工流產。該計劃還呼籲開展試點項目,鼓勵人們生育一個以上的孩子。

    中國計劃生育協會在其2022年關鍵舉措計劃中寫道,它將在未婚婦女和青少年尋求墮胎時進行干預,並尋求減少青少年的意外懷孕和墮胎。

  • 7月:
    7月28日:中共國務院建立優化生育政策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

  • 8月:
    8月16日:中共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7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導意見》,推出20項具體措施落實生育支持政策。

中國2022年出生人口爲956萬人,死亡人口爲1041萬人,人口比上一年年末減少85萬人。這是1960年代初毛澤東領導「大躍進」運動後,該國遭遇大饑荒以來,人口首次下降。

23. 地方政府將運作困難,民怨越來越大。如果民眾騷亂蔓延,地方政府可能難以進行「維穩」。在最壞的情況下,中共無法執行其命令的地方,可能會出現某種形式的「無政府狀態」。  已證實  

  • 11月:

    11月14日起,廣州爆發反封控示威,河南亦同時爆發鄭州富士康抗議和衝突。

    11月26日起,南京傳媒學院爆發白紙行動,示威潮至少遍佈中國21省,多個大型城市均出現人潮,至少有207所高等院校學生先後組織響應。上海的抗議中有民眾高呼「共產黨下台!習近平下台!」,現場警察沒有馬上作出反應。在大部分的抗議中,中共當局都作出了退讓,沒有將事態進一步擴大。

香港:4項預測,驗證3項

24. 香港第七屆立法會將制定《基本法》第23條,以維護國家安全為由進一步剝奪香港人的自由。第23條的通過與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響香港法輪功修煉者及其相關的媒體機構,將是中共精英派系鬥爭如何發展的重要指標。

 
  • 7月:
    李家超當選香港行政長官後,7月關閉了第23條的網站。
 
  • 10月:
    10月11日:香港政府撤消《基本法》第23條立法計劃,即本屆立法會不會通過該法案。

  • 12月:
    12月31日:全香港超過1600個的大廈互助委員會被正式解散,由政府新成立的18區關愛隊取代。

25. 立法會將修改法律,使中共更容易干預香港的政策,使香港政府更容易向中共政權輸送利益。 已證實  

 
  • 6月:
    6月1日:香港立法會批准《2022年強制性公積金計劃(一般)(修訂)規例》,以便利強積金投資於中國政府及中央銀行和三家内地政策性銀行發行或無條件擔保的債券。
 

26. 香港政府可能會推出港版的「共同富裕」來挽回民心,但是政策的效果有限。  已證實  

  • 4月:
    4月6日:立法會通過「改革香港的扶貧政策和策略」議案。
 
  • 10月:
    10月19日:香港行政長官《2022年施政報告》中提出了「精準扶貧」的策略。
 

27. 中共將繼續對香港進行赤化,導致更多的移民潮和公司因擔心政治風險而撤離香港或將資產撤出香港。  已證實  

 

香港入境處數據顯示,1月至3月共有逾14萬港人淨流出。

 
 
  • 8月:

    8月11日:港府公布香港2022年年中人口數據,香港最新人口729.16萬人,較去年年中減少12.15萬人或1.6%。數據顯示,近一年有11.32萬香港居民淨遷出香港,較去年年中再增27%,遠超過去9年平均。

    9月22日:英國Z/Yen集團與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發布《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香港的總排名為全球第四,比上期報告下跌一位,新加坡連升三級,取代香港排第三。

根據港府統計處數字,撇除2.12萬名單程證移入,2022年共有6萬名香港居民淨移出,是2021年的約2.1倍。

2022年,以「永久離港」為由申請提取強積金的個案有31700宗,涉款80.2億港元。

境外母公司的駐港地區總部、地區辦事處及當地辦事處數量,從2021年的9049家減至8978家。在減少的實體中,有46家為地區總部。
***
12月30日:香港銀行體系結餘從年初的3775.16億降至962.5億港元。

兩岸關係:4項預測,驗證4項

28. 台灣的國際空間將會進一步擴大,在經貿合作方面取得明顯進展。  已證實  

 
  • 2月:

    2月8日:索馬里蘭向台灣派出了一個由4名部長級官員組成的代表團,他們作爲一個「準友邦」國家的貴賓受到了接待。這引發了台灣學術界對雙方建立正式外交關係的一些呼籲。

    2月11日:索馬里蘭外交部長凱德(Essa Kayd)在一次新聞發佈會上說,中國或其他國家「不能對他國發號施令」。凱德是在回應中國對索馬里蘭訪問的批評。

  • 5月:
    5月3日至5月6日:日本自民黨青年局議員訪問團來台,並與蔡英文和其他台灣高級官員會面。

  • 6月:
    6月5日至6月10日:斯洛伐克國民議會副議長勞倫西克(Milan Laurencik)和布拉迪斯拉發地區主席德羅巴(Juraj Droba)帶領一個10人代表團訪問台灣。

    6月8日至13日:法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副主席和參議院台灣友好小組副主席葛利歐(Joël Guerriau)訪問台灣。

    6月22日-6月24日:由立陶宛農業部副部長吉德拉蒂斯(Egidijus Giedraitis)率領的立陶宛農業官員和行業代表團訪問台灣,進行爲期三天的訪問。代表團還出席了台北食品大展的開幕式,並參加了宣傳活動。
  • 7月:
    7月20日:歐洲議會副主席比爾(Nicola Beer)率領一個代表團訪問台灣。代表團會見了蔡英文和其他台灣官員。

    7月27日:日本議員、前防衛大臣石破茂率領一個代表團到台灣進行爲期4天的訪問。代表團會見了蔡英文和其他台灣官員。

  • 10月:
    10月:歐盟議會通過了幾項台灣友好決議,包括一項關於台灣-歐盟政治關係和合作的決議,一項關於歐盟的印太戰略和貿易關係的決議,以及一項關於台灣海峽局勢的決議。這些決議呼籲深化歐盟和台灣之間的合作,共同鞏固民主供應鏈。

  • 12月:
    12月18日至12月21日:由歐洲議會國際貿易委員會副主席、希臘議員阿西瑪科普盧(Anna-Michelle Asimakopoulou)帶領的歐盟貿易代表團訪問台灣。代表團會見了蔡英文和其他台灣官員。

29. 美國繼續在各方面加強美台關係,包括經貿和軍事合作。然而,如果中共完全配合西方的氣候議程和「大重置」,華盛頓就會縮減與台灣的合作。  已證實  

 
  • 2月:
    2月26日:美國海軍第七艦隊證實,勃克級導向導彈驅逐艦強生號(USS Ralph Johnson)駛經台灣海峽。
  • 4月:
    4月14日,以參議員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為首的美國國會議員一行6人訪問台灣。他們會見了中華民國領導人蔡英文和其他官員。

  • 5月:
    5月10日:美國海軍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羅亞爾港」號(USS Port Royal)穿越了台灣海峽。

    5月30日至6月1日:美國參議員達克沃斯(Tammy Duckworth)率國會代表團訪問台灣。

  • 7月:
    7月7日:美國聯邦參議員理克‧斯科特(Rick Scott)率團赴台灣進行為期三天的訪問。代表團會見了蔡英文等台灣官員。

  • 8月:
    8月2日: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在亞洲訪問期間意外訪問台灣。佩洛西在會見中華民國領導人蔡英文時表示,「我們的代表團來台灣是為了明確表示我們不會放棄台灣。」佩洛西在《華盛頓郵報》的一篇專欄文章中寫道:「面對中共不斷加速的侵略,我們國會代表團的訪問應被視爲一個明確的聲明,即美國與我們的民主夥伴台灣站在一起,共同捍衛自己和自由。」

    8月15日:美國參議院外交小組委員會主席參議員馬基(Ed Markey)率兩黨代表團訪問並會見蔡英文。

    8月22日:美國印第安納州州長霍爾科姆(Eric Holcomb)一行人訪問台灣並會見蔡英文。霍爾科姆表示,雙邊合作的一些領域包括推動製造業、生物科學和再生能源,以及台灣和印第安納州之間的經濟和學術合作。

    8月25日:美國參議院商業委員會和軍事委員會委員參議員布萊克本(Marsha Blackburn)訪問台灣,會見蔡英文等台灣高官。

    布萊克本在聲明中表示:「台灣是我們在印太地區最強大的夥伴。高層定期訪問台北是美國的長期政策。我不會因為共產中國的欺凌而背棄台灣。」

    8月28日:美軍提康德羅加級(Ticonderoga-class)飛彈巡洋艦「安提坦號」(USS Antietam)和「昌塞勒斯維號」(USS Chancellorsville)穿過台灣海峽。

  • 9月:
    9月7日:美國眾議員墨菲(Stephanie Murphy)為首的美國國會議員代表團訪問台灣,這是自中國8月初在該地區開始軍事演習以來第6次美國代表團訪問台灣。

    9月19日:當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60分鐘節目採訪中被問及美國軍隊是否會保衛台灣時,美國總統拜登說:「是的,如果確實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襲擊的話。」

    9月20日:美國海軍勃克級飛彈驅逐艦「希金斯號」(USS Higgins)和加拿大海軍哈利法克斯級巡防艦「溫哥華號」(HMCS Vancouver),通過台灣海峽。

  • 11月:
    11月2日: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委員卡爾(Brendan Carr)抵達台灣進行為期三天的訪問,並會見台灣政府同行。


     

    11月5日:美國軍艦阿利·伯克級(Arleigh Burke)驅逐艦本福德號(USS Benfold)駛過台灣海峽。

    11月9日至10日:美國和台灣舉行貿易談判,正式名稱為「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會談重點討論了11個需要繼續討論的領域,包括反腐敗、數位貿易、國有企業以及非市場政策和實踐。

  • 12月:
    12月5日:彭博社報導稱,美國擬向台灣出售最多100套最先進的愛國者飛彈系統以及雷達和支援設備,交易價值8.82億美元。該交易是2010年對台灣銷售的加強。


     

    12月23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2023年國防授權法案,其中包括授權向台灣提供高達100億美元的安全援助和快速武器採購。

30. 中共將繼續為台灣「和平統一」鋪路,大力滲透台灣社會各個方面,製造社會分裂和對抗,離間台灣與美國和日本的關係。  已證實  

 
  • 6月:
    6月9日,《環球時報》批評台日外交交往後,台灣親共愛國同盟會在台北舉行抗議並揮舞五星紅旗。
  • 11月:
    11月25日:日本防衛研究所在最新《中國安全保障報告》中稱,中共的「認知戰」對台灣構成巨大威脅。報告還說,中國一年內對台灣發動了超過14億次網路攻擊,利用疫情針對台灣政府,招募台灣人對跨國公司和軍事相關人員實施影響行動。

31. 中共將加強對台灣的軍事騷擾。在中共二十大召開之前,習近平在黨內面臨非常大的阻力,在習近平尋求支持的過程中,不排除會發生解放軍以非常規方式突襲台灣的情況。  已證實  

 

為回應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台,中國在環台六區舉行軍事演習和實彈演習。其中一場演習在距離台灣琉球嶼僅9.5公里的地方舉行。大約14艘解放軍軍艦和91架飛機越過台灣海峽中線。解放軍無人機被發現在台灣外島上空。

台灣國防部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共在2022年共派出1,727架飛機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相較之下,解放軍飛機2021年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960次,2020年380次。

***

習近平透過派系鬥爭和政治妥協,在中共二十大上成功連任並任命了重要人事。因此,習近平並沒有真正面臨入侵台灣的壓力。同時,中共加強對台灣的軍事騷擾似乎與美國和國際社會對中華民國支持的增加有直接關係。

 

中美關係:4項預測,驗證4項

32. 美國將繼續把其氣候議程和國內安全置於更傳統的國家安全關切之上。華盛頓將向北京施壓,要求其遏制碳排放,並在氣候方面做更多工作。然而,中共很可能只是口頭上應對氣候變化,以拖待變,堅持自己的「綠色」議程。  已證實  

  • 1月:
    1月6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事務協調員坎貝爾(Kurt Campbell)在一次視像活動中表示:「我們的雙邊關係和全球政治中的某些因素需要美國和中國之間進行一定程度的建設性接觸……最有效的外交領域是氣候領域。我想每個人都認識到,未來10年最重要的因素是讓中國更多地融入與氣候相關的全球框架。」

  • 2月:
    2月22日:美國司法部取消了「中國倡議」(China Initiative),這是川普政府發起的一項旨在打擊中共盜竊美國知識產權的計劃。
  • 11月:
    11月19日:中國氣候特使解振華在埃及舉行的COP27聯合國氣候峰會上會見了美國氣候特使克里(John Kerry)。解振華表示,他與克里的討論「非常有建設性」,他們同意繼續進行正式討論,包括面對面的會談。

    關於中國加入發展中國家氣候「損失和損害」基金,解振華表示,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只能在自願的基礎上捐款。美國同意在COP27上加入該基金。

    同時,COP27代表未能就化石燃料達成任何新協議。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費國。

  • 12月:
    12月6日:在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年度晚會上,時任中國駐美國大使秦剛表示,中國「已準備好與美國和國際社會合作應對氣候變遷」。
 

33. 美國可能會取消一些中國的關稅,並批準更多的關稅豁免。雖然華盛頓可能會根據301條款下令進行調查,但在短期內不太可能增加新的關稅。  已證實  

  • 3月:
    3月2日: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拜登政府正在考慮新的301條款調查。

    3月23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恢復了352項過期產品的301條款對中國進口產品的關稅豁免。
  • 12月:
    12月16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宣佈將352種中國進口產品的301條款關稅豁免延長9個月,這些產品原定於2022年底到期。
 

34. 美國將繼續在科技領域(人工智能、半導體、監控技術、軍事用途等)、人權領域(新疆和西藏)、台灣和香港議題上對中國採取強硬態度。然而,華盛頓的立場可能會動搖,這取決於中共是否願意遵守美國及其盟友所定義的國際秩序。  已證實  

  • 1月:
    1月18日:路透社報導稱,拜登政府正在審查阿里巴巴雲端業務是否有國家安全風險。
 
  • 8月:
    8月9日:拜登總統簽署2022年《芯片和科學法案》成為法律。該法案還在5年內向國務院撥款5億美元,與主要盟友和合作夥伴合作,促進安全和值得信賴的信息和通訊技術,以確保全球安全半導體供應鏈並在電信和網路安全問題上合作。

    8月31日:根據《紐約時報》報導,拜登政府對向中國和俄羅斯銷售部分高階芯片實施了新的限制。Nvidia和AMD在聲明中承認了這些限制。
  • 10月:
    10月6日:美國國防部將大疆科技、華大基因和中國建築集團列入被認為與解放軍有關的公司黑名單。

    10月10日:拜登政府發布了一系列全面的出口管制措施,以阻止中國獲得先進的半導體技術。

  • 12月:
    12月:華盛頓、白宮和至少14個州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在政府設備上使用TikTok。

    12月15日:拜登政府將長江儲存科技等36家中國企業列入「實體清單」。36個公司中有21個公司也受到「外國直接產品規則」的約束,該規則禁止非美國公司向其出口含有特定數量美國技術的產品。

35. 美國將保持其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存在,以作為對中國的威懾。美國可能與盟友和夥伴國家進行更多的聯合軍事演習,以及其他演習。  已證實  

  • 1月:
    1月6日:美國和日本舉行外長和防長視訊會議。部長們對中國「破壞基於規則的秩序」的行為「為地區和世界帶來政治、經濟、軍事和技術挑戰」表示擔憂,並「決心共同努力遏制並在必要時應對破壞地區穩定的活動。」

    上一個月,美國海軍陸戰隊和日本自衛隊舉行了首次聯合演習,練習使用地對艦飛彈摧毀海上目標。

    1月13日:美國尼米茲級航空母艦卡爾文森號(Carl Vinson)和黃蜂級埃塞克斯號(Essex)及其護航艦艇進入南海南部海域,預計將進行聯合行動。

  • 12月:
    12月6日,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表示,美國將增加在澳洲的海陸空輪換力量,包括轟炸機和戰鬥機。奧斯汀還表示,美國和澳洲已同意「邀請日本融入我們在澳洲的軍事部署計畫」。
中國和世界:6項預測,驗證6項

36. 對中國的崛起和擴張持警惕態度的國際「聯盟」可能會擴大和鞏固。  已證實  

 
  • 1月:

    1月6日:日本和澳洲簽署《互惠准入協議》,這是一項在國防領域更密切合作的新協議。兩國領導人在簽署協議的會議後發表聯合聲明,強調台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鼓勵和平解決問題。

    1月15日:印度同意向菲律賓出售布拉莫斯(BrahMos)反艦巡航飛彈系統,這是印度首次進行此類出口。退役少將翁(Rommel Ong)告訴《華爾街日報》,反艦飛彈的部分設計目的是為了對抗中國。

  • 3月:

    3月10日:路透社引述3名政府官員的話說,義大利取消了向中國投資者出售一家軍用無人機公司的交易。

  • 10月:

    10月17日:

    1.德國國內情報部門負責人哈爾登旺(Thomas Haldenwang)在議會聽證會上表示,「當我與外國夥伴談論中國時,他們總是說:俄羅斯是風暴,中國是氣候變遷。所以我們必須為未來幾年的氣候變遷做好準備。」

    2.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博雷爾(Josep Borrell)表示,歐盟應進一步承認中國是競爭對手,減少對中國的經濟依賴。

    10月22日:澳洲和日本簽署針對中國的安全合作聯合聲明。

  • 12月:

    12月19日:《日經新聞》報導稱,如果北京「在外交關係中向其他國家展示經濟實力」,美國將與日本和歐盟合作制定對抗中國的戰略。

    12月6日:駐美國大使秦剛在美中貿委會年度晚宴上作了「氣候變化」的主旨演講。秦剛表示,中方願同美方及國際社會一道,合力應對氣候問題。

37. 更多國家將加強與台灣的關係,與台灣及其政府開展外交、經貿往來。  已證實 

  • 6月:

    6月2日:歐盟升級與台北的貿易與投資對話。

  • 9月:

    9月16日:歐洲議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決議,要求歐盟委員會「迅速開始與台灣制定彈性供應鏈協議」。該決議還說,該協議應「以互利的方式解決各自的弱點」,同時「通過加強台灣的『矽盾』來維護台灣的安全」。

 
  • 11月:

    11月7日:英國貿易政策大臣漢茲(Greg Hands)前往台灣進行貿易談判。

38. 各國將會更加關注供應鏈安全問題,並做出改變,避免被中共輕易威脅。  已證實  

  • 2月:

    2月8日:歐盟委員會提出《歐洲芯片法案》,以促進歐盟「半導體產業從研究到生產的蓬勃發展以及富有彈性的供應鏈」。該法案旨在讓歐盟在2030年將其目前的芯片市場份額提高到20%。

    2月24日:美國商務部和國土安全部發布了題為《支持美國資訊與通訊技術產業的關鍵供應鏈評估》的報告。該報告呼籲「加強資訊通信技術勞動力儲備,並使中國以外的製造業多元化」。

  • 4月:

    4月13日:美國財政部長耶倫(Janet Yellen)在大西洋理事會發表演講時表示,「展望未來,將經濟問題與包括國家安全在內的更廣泛的國家利益考慮分開將變得越來越困難。世界對中國的態度及其接受進一步經濟一體化的意願很可能會受到中國對我們對俄羅斯採取堅決行動的呼籲的反應的影響……安全地擴大市場准入,將降低我們的經濟以及我們值得信賴的貿易夥伴的風險。」

  • 5月:

    5月15日:《華爾街日報》報導稱,「美國歐洲、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官員及其盟友正在促進和資助通過友好國家的基本商品的新生產和貿易管道。」例如,美國和澳洲正在共同努力在兩國建造稀土開採和加工設施,以減少對中國電動車、武器和其他產品所需的關鍵礦物的嚴重依賴。美國和歐盟也考慮協調各自的計劃,斥資數百億美元幫助英特爾等公司建造先進半導體工廠。

  • 7月:

    7月20日:美國與18個夥伴經濟體政府發表《全球供應鏈合作聯合聲明》,承諾「緩解近期運輸、物流和供應鏈中斷和瓶頸,以及長期影響。彈性挑戰使我們的供應鏈變得脆弱,並對消費者、大大小小的企業、工人和家庭造成溢出效應。」

  • 8月:
    8月16日:2022年通貨膨脹削減法案為消費者和美國汽車製造商提供新能源汽車稅收優惠,但僅限於在北美組裝的車輛。

  • 9月:
    9月19日:歐盟推出「單一市場緊急工具」危機治理框架,以「在未來發生緊急情況時保持商品、服務和人員的自由流動以及基本商品和服務的可用性。」

39. 一些疫情大流行的防控措施(疫苗令和口罩規定等)將導致社會更加分化、對立,甚至混亂。屆時,中共將抓住機會,宣傳自己嚴厲的疫情控制措施和「專制優勢」。  已證實  

  • 1月:
    1月:德國、義大利、奧地利和法國等多個歐洲國家針對各種流行病政策(包括新冠疫苗通行證和疫苗接種要求)爆發了大規模抗議活動。

  • 2月:
    2月5日:多倫多爆發大規模抗議防疫政策活動。這次抗議活動是一月初開始的加拿大卡車司機抗議活動的延伸。

    2月8日至14日:法國的卡車司機效仿加拿大「自由車隊」,組建了自己的車隊,開車前往巴黎抗議「疫苗通行證」。3000多輛車的車隊最終抵達首都並堵塞了交通。根據德國之聲報導,法國當局估計,法國各地有超過32,000名抗議者參加了集會,其中僅巴黎就有近7,600名抗議者。
  • 5月:
    5月6日:新華社發表題為《中國抗疫成效彰顯中國制度力量》的評論文章。文章稱,中共的疫情防治措施「充分證明」能夠「經得起歷史檢驗」、「科學有效」。文章進一步聲稱,中共防疫措施的「有效性」是「充分彰顯出中國制度優勢和強大力量」。
  • 9月:
    9月2日:央視發表評論文章《西方國家「躺平式」抗疫的災害級「療效」》。文章批評日本以及美國、英國和其他西方國家「躺平式」抗疫,造成了疫情失控、社會失序、民眾失去生命。文章也試圖將西方的疫情因應措施與中共自身「清零」政策的「合理性」進行比較。
  • 12月:
    12月17日:新華社發表系列評論第一篇文章,讚揚中共三年來的疫情防治工作。文章以《成果來之不易啟示彌足珍貴》為題,讚揚當局「因時因勢不斷優化調整疫情防控措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積極成果」。

40. 各國可能會通過減少對病例的關注並在2022年上半年更大程度地開放來發出疫情「結束」的信號。但是,各國的疫苗和口罩的強制令仍然存在,而且推行經濟「大重啟」議程。這將給中國經濟帶來壓力。  已證實  

  • 1月:
    1月1日:《衛報》報導,幾位美國傳染病專家和公共衛生官員正在質疑Omicron菌株傳播過程中統計病例的相關性。

    1月2日:美國福奇(Anthony Fauci)博士告訴美國廣播公司(ABC),「與病例總數相比,關注住院人數更為重要」,因為許多Omicron感染者幾乎沒有症狀或輕微症狀。

    1月19日: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宣布終止強制佩戴口罩等新冠疫情防控措施。

  • 3月:
    3月下旬:新加坡開始放寬戴口罩的限制,並宣布4月接種疫苗的旅客可免檢疫入境。該地區的其他國家,如日本、韓國、印尼、澳洲和紐西蘭也開始取消一些防疫限制。
  • 6月:
    6月10日:新加坡將關注重點從每日病例數轉向了這些病例的臨床狀況。

截至2022年底,美國、印尼和其他幾個國家仍有入境疫苗接種要求。一些國家和航空公司仍然要求乘客戴上口罩。

41. 新的傳染病可能在中國和世界各地出現。  已證實  

  • 5月:
    5月:包括英國和歐洲在內的非猴痘流行國家報告了幾例猴痘病例。
  • 7月:
    7月23日:世衛組織總幹事格佈雷耶蘇斯(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宣布2022年猴痘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 9月:
    9月,中國報告首例猴痘輸入病例。
  • 10月:
    10月14日:美國波士頓大學的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新冠病毒株,該病毒株殺死了80%的感染小鼠。一些科學家稱,研究人員進行功能增益研究是在「玩火」。
「『透視中國』的洞察力之廣博——從經濟到軍事再到治理,所有這些都以對當權者的卓越的報導為基礎——令人印象深刻。在我五十多年的深入閱讀中國的經驗中,無論是非機密還是機密的情報,『透視中國』都是獨一無二的。」

James Newman
美國前海軍密碼專家

「從『透視中國』的報告中經常可以看到獨特的見解。」

白邦瑞, 《百年馬拉松》作者
美國傳統基金會中國戰略高級研究員

「感謝貴團隊的信息和分析。 非常有用。」

Ravni Thakur, 印度德里大學東亞學系教授

「『透視中國』的研究幫助我投資或退出中國的公司。」

Charles Nelson, Managing Director, Murdock Capital Partners

「我重視『透視中國』,因爲它的文章(尤其是涉及中共的歷史、當前的局勢和派系政治)總是很精彩。它的分析簡潔、精闢,沒有那些主導華盛頓特區和美國公司董事會中國政策討論的陳詞濫調。它清楚地界定了中共對美國和平與繁榮以及全球穩定的威脅,也代表了對我們這個時代的歷史的重大貢獻。我很感激『透視中國』,願它蒸蒸日上!」

Lee Smith,作家兼記者

「貴團隊的見解極大地幫助我們完成對重大問題的定期深入分析。」

Ms. Nicoleta Buracinschi, 羅馬尼亞駐華大使館

「作為會員,我對於您們的服務及所有增進我們理解的深層信息,我感到非常幸運、非常滿意。透視中國極大地幫助我拓寬了有關中國的視野。」

James Newman,美國前海軍密碼專家

「明教授提供的中美貿易戰信息,對於台灣科技產業來說非常有價值。 我們公司基本上按照明教授的預測佈局,擴大了公司規模,豐富了產品線。這讓我們能夠在2019年承接來自中國的大訂單。」

邱先生,台灣瑞昱半導體研發中心(Realtek R&D center)

透視中國對中共的研究,每一個細節都十分深入,非常有參考價值,有助於外國研究人員理解中共以及中國真實國情。」

Baterdene,蒙古國家安全研究所研究員

「[透視中國]對中國內部了解透徹、局勢的分析較為深刻,對中國的資訊有與市面其他同等信息不一樣的地方。希望從透視中國獲取更多有價值的信息。」

香港財經日報 (BUSINESSTIMES.COM.HK )

「明居正老師和透視中國團隊的預測,對我們製訂新聞報道方針和預計中國和香港政府的下一步,具有好高的參考價值。」

陳妙玲,香港電台新聞部中國組副組長

透視中國總是發表有關中國精英政治有趣和刺激的分析。關注透視中國的分析,特別是派系鬥爭,是非常有價值的。」

Lee Jones,倫敦瑪麗皇后大學國際政治副教授

透視中國對我教授的美國外交政策課非常有用,因為透視中國的觀點與已廣泛接受的『美國應該跟中國合作』的論點不同,而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用思辨的方法去觀察當代重大問題。」

Roy Licklider,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兼職教授

「作為一名駐華記者,透視中國對我來說,是深入了解中共如何運作的一個非常可靠的信息來源,從中了解到很多中共派系鬥爭和習近平所面臨的挑戰。」

Sebastien Ricci,法新社駐中國和蒙古記者

透視中國對中美貿易戰和朝鮮的洞察力非常強。 他們的預測通常很準確,毫無疑問這是非常有幫助的。」

Sebastien Ricci,法新社駐中國和蒙古記者

「我發現對於中國的局勢發展,透視中國提供了具有更深度和更廣度的分析,而傳統媒體對於中國的政治、政策缺少這種精準、細緻的描述。」

John Lipsky,彼得 G·彼得森傑出學者,基辛格全球事務中心

透視中國的洞見分析有助於我在劍橋教學,及服務於英國公眾的政策分析。」

Kun-Chin Lin 博士,英國劍橋大學大學政治學講師,地緣政治學中心副主任

透視中國對中共的動態進行了深入而細緻的分析,是培養未來懂中共內鬥的漢學專家的絕佳教材。」

Stephen Nagy,日本國際基督教大學高級副教授

「我發現透視中國特別有助於指導學生了解中國政治的複雜性以及中共內鬥對美中關係未來的影響。」

Howard Sanborn, 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教授

透視中國是我最有用(和最有趣)的資源之一。」
James Newman,美國前海軍密碼專家
「明教授與他的團隊所做之局勢判斷都非常有遠見且方向也正確;在現今媒體參雜著許多真假難辨的新聞資料中,更是需要透視中國團隊以專業的角度來判斷這個詭譎多變的世界。」

劉正川, 嘉義大學榮譽教授

「非常的精闢,也非常的有見地,能夠洞悉事情發生的原因及預估未來發展的趨勢,尤其中美貿易大戰,台灣該應對的態度,有很好的見解。」

游朝堂,亞洲大學會計與資訊學系客座教授

「我贊同透視中國對中共惡意活動的分析,比如涉及到我們校園內的孔子學院。」

Robert Thurman,哥倫比亞大學宗教系, 印度藏傳佛教研究 Jey Tsong Khapa名譽教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