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理由懷疑,在港交所收購要約的背後有中共的戰略意圖。
9月初,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港交所)出人意料地向倫敦證券交易所(倫交所)提出收購要約。倫交所拒絕了這一要約,而港交所在10月初決定放棄收購嘗試。
我們有理由懷疑,在港交所收購要約的背後有中共的戰略意圖。
大背景:
9月11日,港交所主動提出以390億美元收購倫交所。作為收購要約的一部分,倫交所將不得不放棄一項270億美元的交易,該交易正致力於收購路孚特(Refinitiv),這是一家由黑石集團和湯森路透公司擁有的數據和分析公司。倫交所股東將每股獲得20.45英鎊的現金和2.495股港交所新股。此外,如果交易成功,港交所計劃申請其股票在倫交所的二級市場上市。若收購完成,港交所將成為合併集團的大股東,持有59%股權。香港交易所聲稱,這筆交易將為倫敦提供了通往中國經濟的主要渠道。倫交所擁有米蘭交易所,並通過其子公司富時羅素指數及其衍生品清算所LCH在美國擁有大量業務。
倫交所於9月13日以不符合其戰略為由拒絕了港交所的收購要約,並表示將繼續進行對路孚特的收購。倫交所在聲明中指出,港交所對其的估值「明顯不足」,且「香港目前的局勢」增加了股東的不確定性。針對港府提出的有爭議的引渡法案,香港自6月爆發大規模的抗議活動。倫交所聲明說:「因此,董事會一致否決了有條件的提案,並且鑑於其根本性缺陷,進一步接洽沒有任何必要。」
10月7日,港交所終止了對倫交所的收購要約。根據英國的收購法例,除非倫交所管理層同意要約,或另一集團對倫交所提出收購,或其他事件導致倫交所出現重大變更,否則港交所不得在六個月內再次向倫交所提出收購建議。
我們的分析:
港交所收購倫交所的常見解釋包括:英國公司因英國無力達成退歐協議而變得更便宜,英鎊走弱;港交所尋求重大海外收購以克服香港抗議帶來的不確定性。
只有港交所和港府知道突然提出收購的真正動機。鑑於中共有能力控製香港政府(港府是香港交易所的大股東),因此,我們有理由懷疑,港交所試圖收購倫交所的背後是中共的戰略意圖。
以下是中共希望港交所與倫交所進行合併的一些戰略企圖:
1.從短期來看,10月1日中共建政70週年前夕,港交所、倫交所合併對香港和中國大陸都是利好消息。成功合併將提振大陸和香港股市,轉移人們對香港抗議運動的關注。
2.從中期來看,中共要穩定香港的股票市場,由於中美貿易戰帶來全球不確定性,香港的股市大幅波動。競標倫交所,即使沒有成功,也會給人留下這樣的印象,即港交所擁有充足的資本,並由香港政府持有;考慮到香港與中國之間的聯繫,國際觀察家可能還會相信,儘管發生貿易戰,中共政權的外匯儲備和經濟仍然保持強勁。
在中長期來看,中共難以支撐表現不佳的港交所。因為許多大陸公司在香港交易所上市,中資企業股(H股、紅籌股、內地民營企業)共有1201家,超過港交所上市公司(2395家)的50%;市值佔港交所總市值(30.6萬億港元)的68.3%。大陸企業在香港交易所的大量掛牌表明,香港交易所同時是大陸企業的重要融資渠道,很容易受到中共的影響或操控。
3.從長遠來看,港交所收購倫交所符合中共稱霸世界的野心(請參見生存與稱霸)。
倫交所躋身全球十大證券交易所之列,是歐洲第二大證券交易所。倫交所完全擁有富時羅素(FTSE Russell),後者涵蓋了全球98%的可投資市場,並交易許多政府債券,包括美國國債。如果中共通過香港獲得對倫交所的控制權,西方的金融脈絡就會暴露在中共的眼皮之下。當中美爆發「冷戰」式衝突時,美國就會投鼠忌器。
中共甚至可以利用控制倫交所這個優勢,來對美國及西方國家金融市場發動一場「珍珠港式」攻擊。
更多透視:
如果我們上述分析是正確的話,那麼中共可能會嘗試「三十六計」中的第二十四計「假道伐虢」[1]。換句話說,中共試圖與西方資本家和國家結盟,「借用」其資源,為其統治全球服務。但是,一旦中共成為全球霸主,所有盟友都可能遭受打擊,成為共產黨政權的下一個「階級敵人」。
企業、投資者和政府必須認真評估與中共打交道的政治風險,不要為了短期利益而犧牲長遠利益。
附註:
[1] 中國春秋時代,公元655年,諸侯國——虞國的國君想得到晉獻公的寶馬和珍玉,禁不住誘惑,答應了晉獻公借道的請求。晉國南下滅了虢國後,回師途中,又滅了虞國。